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随神舟十三号飞船出征,飞往中国空间站,开启新的太空之旅。六个月的太空生活,航天员们的衣食起居如何保障?
此次任务中,不少航天“黑科技”也会随神舟十三号一同前往太空,让航天员在空间站能吃到热乎乎的饭菜,并为航天员开展实时健康监测,为航天员打造惬意的太空生活。
太空也有“微波炉”
“太空厨房”中的食品加热装置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制,安装在飞船内,可定量对航天食品和饮料进行加热,加热时间还可自行调节。从外观上看,它是一个长、宽、高均不足30厘米,重量仅为4.4千克的白色方盒,内有三层加热空间,轻轻按下电源开关,只需耐心等待少许时间,航天员便可在太空中享受到热乎乎的饭菜。
“上天的产品,质量要万无一失!”太空产品技术总负责人樊贺斌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方案不能是空中楼阁,要有真实可靠的数据做支撑。”方案更改、元器件选用、装配间隙大小……太空产品无小事,只要用在产品上,她都会再三强调“数据”,要求设计师拿出过硬的数据来证明方案可行可靠。
“太空厨房”里食品加热器的锁紧装置采用机械结构,保证航天员能够自如地掀开“锅盖”。这个小巧精致的锁,竟然由7个零件组成。为保证航天员能够自如地掀开“锅盖”,太空产品的指定装配专家李刚反复摸索拆装,找到了最合适的力矩控制指标,松紧合适,质量可靠,既易打开,又能安全抵御发射飞行过程中的强大冲击力。因为反复拆装,同事们笑称李刚为“研究锁”的人。
经过不断改进完善,产品日趋完美,樊贺斌介绍说:“我们的食品加热装置小巧、实用、可靠,选择性功能越来越多,在轨使用寿命也越来越长。”
“医院”随身携带
航天员出征时,佩戴在大腿外侧的生理信号测试盒、心电记录装置是“医院”产品,全程陪同航天员完成整个飞行任务。虽然只有烟盒大小,可实时监测航天员飞行过程中的心电、呼吸、体温三项生理指标,并下传至地面指挥中心,由地面医护人员进行诊断,其中心电记录装置可累计记录超过小时。
与其它位置固定的设备不同,别的设备相对固定,这两种“医院”产品放置在航天服的口袋外侧,随着航天员处于活动状态,这对它的外形、体积、接插件连接、电气性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理信号测试盒最后成型的壁厚仅1.5毫米,薄壁零件加工受力颤抖,极易变形。赵连海、王东华等技能大师研究设计出新型工装,增强零件刚性,并成功避开零件与旋转刀具的共振点防颤,加工的零件平面度满足要求。
“医院”产品体积小、精度要求高、装配难度大,主管工艺师田坤为了更加直观地表现产品的装配关系,深入现场,与资深装配师傅提前装配验证,装配关键环节进行拍照,标注装配要领,插入工艺文件之中。“看图说话”直观实用,受到工人师傅的欢迎,现已在其它产品上全面推广。
栏目主编:李晔
本文作者:俱鹤飞
文字编辑:俱鹤飞
题图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