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必优()横空出世之前,利用生物技术制取花生四烯酸(ARA),尚是国内该领域的“无人区”。
打破国际垄断,又经过20年“奠基”后,年12月19日,嘉必优以科创板首家食品制造业企业的身份,踏上与国际巨头角力的新征程。
作为兼具生物科技、食品工业和营养科学属性的科创企业,公司董事长易德伟认为嘉必优的开创性、使命感、责任心缺一不可。
“科创板上市是公司的历史性机遇,使我们得以借助资本引擎,执行国际化发展战略,对标全球化龙头。”日前,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易德伟表示,上市3年来,公司马不停蹄,将研发力转化成生产力和竞争力。
易德伟希望将嘉必优打造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生物技术企业,“这是我的使命”。
借力资本引擎
当易德伟决定在生物领域创业时,ARA在国内还只是教科书里面的一个名词,既无技术也没有市场。
年,自称“不知天高地厚”的易德伟投资由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发的花生四烯酸高产菌株,建立起中国首家尝试生产ARA的企业,该项目被科技部专家鉴定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
这也意味着ARA工业化应用流程,从研发到工程化、产业化、市场化,均无经验可循。
易德伟说,“那时候没有市场、资金和客户,我们只有技术和信念。”
是中国奶粉的产业升级让嘉必优找到了市场需求。年,惠氏制药推出新品惠氏S-26,其中添加了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ARA。
当时,国内仅有嘉必优具有研发生产ARA的能力,国内主要奶粉厂商纷纷向嘉必优抛来橄榄枝,嘉必优也由此劈开荆棘,在生物合成领域蹚出一条路来。
目前,国内80%以上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已添加了ARA和DHA。公司作为国内ARA产业开创者和市场推广者,实现了ARA、DHA相关婴幼儿配方奶粉原辅料(下称婴配粉)的自主研发生产。
回忆当年的创业历程,易德伟总结出8个字的企业家精神:无中生有、向死而生。
经过20年积淀,嘉必优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ARA供应商;科创板上市之后,公司获得资本引擎,易德伟终于可以加速展开国际化战略蓝图。
“科创板上市相当于公司上了一所好的大学,现在,我们要按上市公司要求,打造国际化营运标准。”易德伟说。
目前,公司拥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年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公司主导及参与了多个国家标准的制订;承担了“花生四烯酸发酵生产关键技术创新及工艺集成”、“二十二碳六烯酸发酵生产的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等国家“”计划项目。
此外,利用科创板平台,公司先后推出员工持股平台和股权激励计划,深度绑定员工与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
公司IPO时便推出嘉宜和作为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公司又于年1月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授予公司48位核心员工共万股股份。
“一主两翼”格局
易德伟明白,不能仅依靠ARA“包打天下”,此后,公司立足生物技术持续研发新品种。
年,公司DHA成功产业化,年β-胡萝卜素产业化,年SA产业化,成为公司的利润支撑点。现在,嘉必优的ARA全球市占率约15%,国内市占率约50%,新增长梯队也蓄势待发。
易德伟介绍,目前,公司正着力构建“一主两翼”业务格局。“一主”即人类营养领域;“两翼”即动物营养领域、个人护理及化妆品领域。
“两翼齐飞”之下,公司动作频频。去年,嘉必优收购控股子公司中科光谷少数股东股权,搭建功能性化妆品原料业务平台;投资设立嘉利多,抓住“禁抗”机遇,进军动物营养领域。
易德伟表示,将以合成生物学为技术底盘,着眼微生物这一资源,加大研发及市场投入,布局大健康产业。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