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其中,侯云德院士正是我们“常州宁”!
侯云德:实现我国基因工程药物零突破
人物档案
侯云德院士年出生于江苏常州。
年毕业于江苏省立常州中学。
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7年制,年被原苏联医学科学院破格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年回国后,历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副院长等职务,现任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
一辈子与病毒打交道
过去几十年中,侯云德院士完成了我国分子病毒学、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和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工作。
上世纪80年代初,侯云德院士率先利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方法,完成了当时我国最大基因组-痘苗病毒天坛株的全基因组测序,构建了一系列新型病毒基因治疗载体,奠定了我国分子病毒学的研究基础。
他还率先研发出国际独创、我国首个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干扰素α1b,实现了我国基因工程药物从无到有的“零”突破。
据了解,干扰素是人体细胞分泌的天然抗病毒物质,干扰素系统不仅有广泛的抗病毒活性,而且还有明显的免疫调节和抗肿瘤功能;它不仅在抗病毒和恶性肿瘤的治疗上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而且对病毒病的发病原理以及细胞基因调节控制研究上也有重要作用。
凭借此项研究及后续系列产品的研制,他在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如今,他所研制的基因工程药物已经应用于上千万患者的临床治疗,由于成功替代国际进口产品,还产生了数十亿人民币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国对多项传染病的有效监测和预防也离不开侯云德院士的功劳。
他带领“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顶层设计了-年应对重大突发疫情的总体规划,为我国建立起了一道阻击传染病的防线。
年的数据显示,年开始的这一专项,经过八年,战果卓著:艾滋病年病死率从5.8%降至3.1%,乙肝感染率由6.9%降至4.6%,重症乙肝病死率由84.6%降至56.6%,结核分枝菌检测时间由4—8周缩短至6小时内。
不仅如此,得益于这道阻击防线,我国还成功应对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多次重大传染病疫情,年,他主导的我国H1N1流感大流行的防控应对和技术攻关,使我国开创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对流感大流行成功干预的先例。凭借此成就,他在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愿将此一生,贡献四化业
今年89岁的侯云德,仍然每天7点就开始工作,并且不吃早饭。据说,这是年轻时养成的习惯,因为要抓紧一切时间做实验。尽管动过两次大手术,但老人看起来仍然精神抖擞。耄耋之年,他曾赋诗一首以明其志:“双鬓添白发,我心情切切,愿将此一生,贡献四化业。“
“侯老师每天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