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太空漫游记
“太空味觉”大变革
——细数航天食物的发展与改变
韩梦婷
本次研究我主要从以下个方面着手了解太空食物,并从中挖掘其与中国航天发展、壮大之间的密切联系。(一)什么是太空食物?(二)太空食物有哪些特点?(三)太空食品的种类(四)太空食物发展史——从牙膏到大餐(五)吃货大国的太空餐红烧肉、干烧杏鲍菇、浓香奶茶、川味麻辣酱、什锦炒饭、雪菜肉丝、叉烧酱、浓香奶茶、咖喱炒饭、蘑菇鸡块、巧克力、速溶柠檬茶……看到这些名称是不是胃口大开?这可不是某家饭店的菜谱,而是航天员的航天食品清单。要吃到这七大类、七十余种食品食物,航天员需要使用位于飞船轨道舱中的“太空厨房”。这是一个长、宽、高均不足30厘米的银白色容器,重量只有4.4千克。它的学名叫做食品加热装置,小小的方盒内有三层加热空间,可以同时均匀加热一份米饭和两份菜。只需半个小时,一份冒着热气的地道中餐便新鲜出炉。不难发现,其实“美食”中处处藏着技术,处处彰显着中国航天的软实力,处处体现着中国航天科技的巨大实力。
周蓓
本次研究我加入了孩子们的“筑梦”研究小组,既是他们的指导老师,更是一名研究成员,我们从不同的方面着手选题。孩子们对太空中的生活充满好奇,而我本次研究的方向是宇航员图如何返程着陆,返程需要经历哪些过程?我国的着陆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国内的着陆场一般设置在哪里?世界著名的航天着陆场有哪些?在研究中,我发现,着陆场的选择非常重要,是着陆的重要保障。要研究返程着陆,就要了解飞船的三个舱,分别是推进舱、轨道舱和返回舱。飞船着陆场系统担负着对飞船再入轨迹的捕获、跟踪和测量、探索并回收返回舱,以及对航天员出舱后进行医监、医保、医疗救护和紧急护送等。而这次我们的研究更加侧重于对飞船着陆的外部环境的保障。不论载人飞行还是无人飞行,着陆场总体团队始终坚持以‘载人’的最高标准开展总体设计、系统建设和任务准备,以安全可靠零偏差零失误的坚守,确保任务实施安全可靠。随着一次次飞行任务的开展,着陆场系统也面临着艰巨考验。着陆场人有条不紊地执行搜索、处置、回收、转运,为任务画上圆满句号,也说明了我国航天技术日益发展成熟。、
舌尖上的太空
——太空食品vs地球食品
张淑颖
和韩老师不谋而合的是我们本次都对太空食品展开了研究,纵观太空食品的进化史,就是另一部人类航天史,一次次菜品种类的丰富,到一次次体积、重量的减轻,这些参数的不断变化,都映射出航天人对科技探求的不断飞跃。
我的研究从世界太空食品进化史与中国食品进化史的对比入手,对中国的航天食品从制作要求到制作过程,从包装到口味再到如何食用进行了研究,分为了主食篇、饮料篇和其他零食篇。
从年神州五号首次实现载人飞行,到年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升天,中国的载人航天史不过短短的19载。然而在这19年里,我国的航天技术却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国载人航天空间科学的技术发展,不仅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在基础科学领域的探索成果,并且在与其息息相关的太空食品方面也做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
02
研究趣味谈
韩梦婷
美食永远是人们绕不开的话题。记得小时候每每在电视中收看到有关航天方面的新闻,总是在报道美国、俄罗斯等西方国家宇航员在太空站中的生活,压缩饼干、牙膏状的食物,是我儿时对“太空味觉”的所有认知,之后在国际空间站中有了越来越多的亚洲面孔,太空中还出现了富有亚洲口味的食物。而今,我们中国航天崛起,研究团队更是为了宇航员们的“中国胃”设计出了越来越多独具中国特色的太空食物。小小食物的丰富与变迁其实也是中国航天逐步崛起最感性与直接的展示。美食的丰富、中国太空食物的开发,宇航员们会吃哪些食物,怎么吃,如何照顾不同地区饮食的特点,其实最能勾起孩子们的兴趣,也最为直观的展示了中国航天的不断壮大!为了与一年级的小米粒们更加轻松的交流与分享中国航天的故事,我决定从“美食”入手,打开孩子们的味蕾,增强他们对实践研究的兴趣。
周蓓
在研究中,我的想法和小组一位成员不谋而合,我们俩都选择了返程着陆来开展研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