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重庆涪陵科技助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169871.html
数十台自动包装机各自与一台自动计量机相连,多辆运输小车穿梭在包装机之间,依次将榨菜丝倒入;每台计量机上的10多个计量斗很快完成装菜、充氮、热封装等一连串自动化操作——10月10日,记者走进重庆涪陵榨菜集团,在包装车间见到了这一幕智能化生产场景。涪陵榨菜诞生于年,是中国农特产品中一张响亮的名片。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与欧洲的酸黄瓜、德国的甜酸甘蓝并誉为世界三大名腌菜。从最开始的手工制作发展到现如今的全自动生产,这道传统腌菜不断创新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助力。“除了榨菜的原料青菜头需人工削皮、腌制外,在榨菜成品加工环节,包括切丝、拌料、装箱等10多道工序均实现了智能化,企业年产能由此提高近10倍。”涪陵榨菜集团总经理赵平介绍,该企业目前拥有13条万吨级具有国内一流自动化水平的现代生产线。据了解,近年来涪陵区持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集成应用,促进企业生产技改提档升级。先后在榨菜企业中开展了添制热杀菌设备设施、SC认证统一技改达标工作,全区企业投入迁建、技改资金近10亿元,实现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生产加工设备设施和生产技术水平,促进榨菜产品品质提升。不仅是生产,在榨菜种植品种选育方面,同样科技含量十足。由30人组成的渝东南农科院榨菜研究团队常年承担着各级科研项目30余项,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人才和成果等支撑。“目前形成了以‘涪杂5号’‘涪杂2号’和‘涪杂8号’为代表的榨菜加工原料、早市青菜头和晚熟榨菜生产的当家品种,实现了第三次品种更新换代。”渝东南农科院副院长王彬谈道,该院累计选育出榨菜新品种18个,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榨菜杂种优势的利用。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有机融合,在涪陵榨菜身上处处得到体现。据介绍,涪陵区构建了榨菜全产业链大数据指数系统并投入运行,探索榨菜废水治理及监管措施,有效治理榨菜“三废”,实现榨菜产业绿色发展。为有效治理高盐废水,榨菜集团投入多万元,摸索建成高盐废水MVR浓缩蒸发结晶项目,有效降低氯离子的排放,成功破解高盐废水治理难。目前,该技术正在川渝乃至全国推广。此外,涪陵榨菜集团在产品种类上也不断推陈出新,创新研发出“沁心脆脆”水果味的休闲榨菜芯、黄精榨菜酱、榨菜速溶汤、乌江榨菜酱,率先布局未来榨菜。如今,涪陵区榨菜商标品牌余件,其中有“涪陵榨菜”“乌江”“餐餐想”“辣妹子”4件中国驰名商标,有榨菜集团、洪丽食品、紫竹食品、桂怡食品等6个企业、18个榨菜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榨菜集团依托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研发的青菜头剥筋机器已初步成型,在榨菜生产细节和品质把控上更上一层楼,继续探索榨菜智能现代化之路,不断推动行业技术发展。”涪陵区榨菜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冯兴成介绍,正在建设绿色智能化生产基地——中国榨菜城,建成后将实现30万吨榨菜、10万吨泡菜、20万吨川调类酱产品加工能力。涪陵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以产业科创为主攻方向,坚持“科创+”“绿色+”双驱发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精准对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以产业科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让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黄仕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7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