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16日,以“夯实基础融合创新”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休闲食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来自科技界和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休闲食品产业发展的现在和未来。
多品类创新实现产业增容、增量和增值
休闲食品产业是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分支,近10年来发展迅猛,销售复合增长率在15%以上。年休闲食品产业以1.27万亿元的产值占据了食品工业14.1%的市场份额,增速11%,高于中国食品工业6.5%的平均增速。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表示,休闲食品本身所具有的健康特质与平台型企业发展模式,使其成为中小企业少有的创新沃土,并成为食品与资本拥抱的新领域。休闲食品对糖果、肉类、水产品、果蔬等多品类食品创新的吸纳和包容,有效激活了整个中国食品工业的创新,并实现整体上的增容、增量和增值。
面对休闲食品行业的红火,孟素荷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她谈到,就整体而言,乘势而起的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缺乏厚积薄发的底蕴;市场上大批的同质化产品,反射出行业创新乏力和企业间差异化定位的模糊;产业链、工业链体系的不完善,对代加工厂管理的粗放,使得企业及平台主体面临极大的食品安全风险;标准法规的不到位,加大了良性竞争的难度。这些问题均需要逐一破解。健康与天然是休闲食品最大的价值。未来,要以科技之力,用保鲜技术和最少加工方式,确保产品的天然本色和功能因子,用科普和消费者教育巩固和引领市场。加大和科技界的合作,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价值,实现行业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的健康转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工业大学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朱蓓薇表示,休闲食品正在成为一日三餐当中的第四餐,在百姓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以传统食品、休闲食品为载体,并赋予其现代食品加工技术,打造受消费者喜爱的休闲食品,将是企业未来发力的一个方向。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樊永祥在“食品标准‘十四五’工作展望”的报告中谈到,“十三五”期间,按照最严谨的标准要求,我国已发布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覆盖我国居民消费的所有食品类别。在标准完善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挑战。例如,以往对食品分类是从原料、工艺、消费对象等来切入,如今又可以从食用时间或者食用方式来切入。作为覆盖坚果、炒货、焙烤食品、膨化食品、肉制品等如此多食品类别的休闲食品,对食品分类方式又提出新的维度。
实现高质量发展重视生产端破解共性难题
江南大学原副校长金征宇提供的数据显示,到年底,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但也要看到,我国休闲食品人均消费额仍旧较低,与饮食、消费习惯相近的日本、韩国相比,这两个国家的休闲食品人均消费额分别是我国的6.9倍和2.8倍。这也意味着我国休闲食品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金征宇坦言,中国休闲食品产业发展面临共性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原料供应问题。我国休闲食品产业需要建立稳定的原料货源,加强原料加工适应性研究。其次是生产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