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初冬时节,乍寒还暖。清晨,扬州时会堂茶业负责人金玉荣早早便出现在自家茶园里。环视新种下的这些茶树,金玉荣面露笑意,仿佛来年的一片葱郁就在眼前……
金玉荣脚下的这片茶园,是仪征正全力打造的省级茶果示范园中的一个板块,也是该市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链发展的一个“发力点”。近年来,有着“风物淮南第一州”美誉的仪征,立足资源禀赋,通过探索打造茶果示范园、黑莓产业融合发展基地等农业农村领域列省农业重大项目,成功走出了一条以“茶果蔬”为特色、“农旅工”融合发展的绿色食品产业链发展新路径,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板。
聚焦特色,增强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
走进距离仪征江扬天乐湖旅游度假区不远的这片茶田,虽已入冬,春上新种下的棵棵茶树仍泛着点点绿意。去年上半年,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扬州时会堂茶业负责人金玉荣在此流转了近千亩土地。按照规划,他将在这片土地上建成苏北地区第一家以茶文化为主题,集茶叶科普、种植、体验互动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观光茶园。
“我对茶叶有着特殊感情,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是从茶尖上冒出来的……”金玉荣20多岁便开始做茶叶生意,为把家乡仪征的茶叶推向更大市场,他以传承茶文化为抓手,先后创办了3家茶业公司,公司生产的茶叶受到业内专家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紧邻天乐湖度假区的这片新茶田,是他以企业身份探索茶旅融合发展的一次大胆尝试。
茶树荫荫、香飘万里。记者了解到,作为一座拥有浓厚茶文化的城市,仪征早在唐宋时期便已是名茶产区之一。近年来,这座城市更是将茶作为助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坚持以园区化、产业化、特色化发展思路,稳步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天乐湖旅游度假区附近的这片茶田,是仪征茶旅融合的一个核心点。”仪征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科长刘浩介绍,未来,仪征还将通过茶果示范园区及一些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推进,进一步增加仪征茶果产业的发展规模和集聚效应。
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乡村振兴。在仪征,通过调整养殖结构促进水禽养殖绿色发展,也是该市探索建成绿色食品产业链的一个亮点。“我们大力推广长江水系的特色水产品,首先从养殖模式上进行调整,引导养殖户使用生态友好养殖模式。”刘浩透露,在打造新型绿色食品产业链过程中,鱼米之乡仪征始终坚持以区域资源为依托,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市场需求为主导,致力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我们推广的稻鱼综合种养,生产出来的水产品和稻谷品质广受肯定,在促进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推动了生态友好养殖方式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的仪征,绿色食品产业链覆盖果蔬、茶叶、畜禽水产、特色食品、休闲农旅等多个领域,全市现有茶叶生产面积3.47万多亩,黑莓等特色果品2.2万亩,高效蔬菜播种面积10.5万亩,农业融合发展年收入5.6亿元,已初步形成了以“茶果蔬”为特色、“农旅工”融合发展的绿色食品产业链发展模式。“到年,基本建成绿色食品产业链,通过内增绿色食品产能,外扩地方特色食品影响力,我们将充分发挥好绿色食品产业链联动城乡、服务市民的良好效应。”
共铺绿色,开启循环农业新模式
在高效循环农业产业链中,畜牧养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提到畜牧养殖,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畜牧养殖产生的粪便,如何做到变废为宝?走进仪征市陈集镇沙集村,占地面积多亩的扬州苏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通过“猪+沼+林”的新型养殖方式,颠覆着人们对传统畜牧养殖的认知。
“苏胜年产苗猪10万头,日常产生的粪便量非常巨大。如何处理粪便,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扬州苏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杜德成介绍,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在养殖方面的投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实现绿色种养循环,不仅做到了猪粪便的无臭无痕科学利用,还实现了环境保护与养殖致富两相宜。“按照种养结合发展思路,公司把种猪的生态化、智能化、规模化养殖作为主导产业,坚持养猪与种植业有机结合,养猪产生的尿液等被转换成沼气并进行发电,沼渣、沼液则还田用于种植农作物或植树。不仅如此,猪粪通过管道进入粪污处理中心发酵后,还被生产成了有机肥。这些有机肥被卖给农户回到农田,真正实现了绿色循环发展。”
循着杜德成的指引,苗木林中一根根形似游龙的黑色塑料管映入眼帘。“这就是用以施肥的喷滴灌,由猪排泄物发酵而成的有机肥就是通过这些喷滴灌进入林地的。”杜德成透露,公司喷滴灌设施目前已覆盖亩经济林木、亩绿色果品和亩优质稻米。因为使用有机肥,这里产出的“南粳46”稻米深受消费者喜爱,林木方面每年也可节省人工施肥费用万元。
利用禽畜粪便生产生态有机肥,实现产业多元发展。苏胜公司的绿色种养循环模式,仅仅是仪征延伸绿色食品产业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仪征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契机,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因地制宜采用增施有机肥、稻绿轮作、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机械深翻等技术措施,进一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真正实现了“藏粮于地”。“化肥、农药施用量的连续压降,进一步实现了仪征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链的行稳致远。”仪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透露,近年来,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仪征,共建成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25.5万亩,拥有绿色食品企业24家29个产品,有机农产品企业7家15个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57.2%,产业链绿色发展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样体现在加工企业中。位于仪征市陈集镇工业集中区的江苏锦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拥有现代化小麦淀粉、糯米粉、油面筋、面筋生产线,主要生产优质小麦淀粉、大米粉、油面筋等产品,不仅销往江苏、上海、浙江等地,还销往东南亚欧美等地。在发展过程中,企业以“公司+农户”形式,指导农户实行绿色种植,在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同时,实现了粮食产量品质的逐年上升,公司产品档次亦稳步提升,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
接二连三,农旅融合助推“绿色”崛起
在仪征市马集镇黑莓产业园,合心村村民老朱这两天正忙着自家黑莓果园的维护,好为来年挂果做准备;村民老陈同样也很忙碌,两年前,他在村里支持下拿出两亩地试种黑莓,挂果后的收益是原本种植稻麦的两三倍。“一亩地能有三四千元收入,没想到种植黑莓能有这么大的经济效益。”老陈高兴地说。
村民们的受益源于百汇园集团投资的黑莓种植、加工项目。据介绍,百汇园集团投资建成的黑莓产业园种植面积近亩,其中农户自主种植约0亩,是国内最大的黑莓种植基地。在推进黑莓产业种植过程中,企业免费提供苗种、种植技术,不仅让农业发展有了甜头,更让富民增收有了盼头。
做优一产,更要做强二三产。在做优一产的同时,百汇园集团还围绕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需求,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村电商、休闲康养、旅游观光等新业态,并逐步形成马集黑莓一二三产融合新模式。其中,二产黑莓深加工经营主体江苏惠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已建成深加工厂房00平方米,冷库仓储立方米,果品深加工生产线8条,加工产能吨/年,是目前江苏省内最大的黑莓果蔬深加工厂;三产旅游服务业运营主体扬州翔和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建有黑莓科普展厅、接待中心、工业游参观廊道等配套设施,年全年客户引流量近8万人次、销售开票1个亿;年虽受疫情影响,下半年仍创造了客户引流6万人次,销售开票1个亿的业绩。据悉,在黑莓全产业链初具雏形的基础上,百汇园集团还将打造集休闲旅游、农情观光、农业科普为一体的一站式现代农业观光园区,计划于年底全面开放运营。
强一产、优二产、活三产,通过“接二连三”的农旅融合发展方式,仪征已逐步形成了诸如黑莓产业融合、茶果示范园等以“茶果蔬”为特色、“农旅工”融合发展的绿色食品产业链发展新模式。接下来,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仪征将明确主攻方向,着力强链补链。果蔬方面,适度发展城郊、城镇规模蔬菜基地,保证叶菜自给率达60%以上,并探索速冻菜、脱水菜等产业发展模式;茶叶方面,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创建为契机,提升茶叶基地规模和质态,开展仪征市制茶大师、绿杨春茶评比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公共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影响力;畜禽水产方面,围绕生猪产业一产二产融合发展,坚持自繁自养、循环利用、产业开发、市场化运作,结合市政府生猪屠宰场建设,探索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开发;特色食品方面,支持地方特色食品参加国交会、上交会、农洽会等展示展销,积极组织本地咸水鹅、风鹅、牛肉等申报江苏省百道乡土地标菜;休闲农旅方面,增强世园会对外展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快农旅融合发展,吸引更多市民来仪消费,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营业收入。
“我们将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重点,分类整理具有优势前景的区域农业产业,开展生态茶果、休闲农业、现代园艺等特色产业针对性招商,深层次推介仪征茶、果品等特色资源。”仪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到年,仪征绿色食品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将实现40亿元以上。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纪树霞曾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