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晓鹏通讯员王作岩
“这些像果冻一样的小珍珠,原料是从海藻、海带中提取的天然亲水胶体和膳食纤维。它口感Q弹软糯,可以用在奶茶、果汁、酸奶等各种工业食品中。”7月30日,在位于青岛市城阳区未来科技产业园的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青岛至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李朋谈起公司主打产品“寒天晶球”,踌躇满志:“我们公司虽然今年4月刚成立,但入驻研究院后,得到了中国海洋大学的专业技术支持,产品升级和再开发都没有问题,相信市场表现一定不差!”
这是城阳区加快布局功能健康食品行业的一个缩影。最大限度挖掘内需潜力,是完善国内大循环体系的题中之义。近年来,国人对于食品的需求已经从基本的“保障供给”向“营养健康”转变,食品营养健康的突破将成为食品工业发展的新引擎。城阳区结合国家《“健康中国”规划纲要》需求与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规划,充分发挥驻区高校院所、行业企业作用,加大力度引进功能性健康食品行业领域科研平台和社会力量,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力争在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方面走在前列,为加快建设青岛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增效赋能。
据了解,功能性食品超越食物基本营养,具有降低疾病风险和促进健康作用,在其源头研制开发方面,高新技术的支撑必不可少。
与李朋合作的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是由中国海洋大学与城阳区人民政府共同创立的,于年6月注册运行,首任院长是我国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科带头人之一的薛长湖教授。该研究院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海洋生物、海洋食品协同创新基地,目前拥有中国海洋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授权转化发明专利余项,在海洋脂质生物转化、海参精深加工、南极磷虾精深加工、海洋调味品开发等多个领域拥有成套技术成果。
“研究院依托海大的智力资源,既可以承接国家、地方和企业的科研任务,研发产业高新技术成果,也可以根据企业技术需求,精准推荐专家提供解决方案。”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综合办主任冯婷玉表示。成立一年来,研究院已与城阳区企业建立起广泛的合作关系,并且新引进多家合作公司在城阳区注册落地,推出6款功能健康产品。
国家十四五未来食品创新专项召集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领衔的江南大学科研团队,是城阳区引领的另一支重要科研力量。今年1月2日,青岛特种食品研究院理事会成立,该研究院由城阳区政府联合青岛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多方共同建设,陈坚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他表示,该研究院致力于通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突破特种食品营养保障关键技术,开发系列高品质特种食品。
熟谙消费需求、擅长市场推广的企业,是功能性食品产业发展的支撑性力量。城阳区注重引进相关领域企业。5月1日,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入驻青岛特种食品研究院,“打造北大荒全产业链绿色智慧厨房营销平台”项目正式立项,开启了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创新入局中高端食品市场的发展模式。
与此同时,城阳区积极引导驻区本地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与科研机构合作方式,实现功能性产品升级。例如,青岛波尼亚食品(集团)有限公医院院长、青岛大学数字医学与计算辅助手术研究院董蒨教授团队合作,基于猪肝超微结构处理的猪肝祛毒技术,开发了祛毒猪肝系列健康产品,相关产品技术获得12国发明专利。
“我们公司平度基地每天要屠宰头猪,科研团队在屠宰后几分钟内取出新鲜猪肝,进行祛毒技术处理,然后再作为原料猪肝运送到城阳生产车间,进行加工包装。”波尼亚项目发展中心总监戴爱国表示,目前祛毒猪肝产品已经实现猪肝火腿和香肠等初步产品的产业化,即食猪肝小食袋,猪肝粒火腿和猪肝休闲小食品等产品也已研制成功,并完成“小心肝”、“各吃”等产品商标注册,下一步也将快速推进产业化。
下一步,城阳区将围绕全区发展战略,结合功能性食品等重点产业领域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重大科技创新需求,进一步集聚优质科技资源。同时,城阳区也将强化政府引导作用,鼓励科研机构加强与区内企业等的合作,努力构建以高端科研机构为主体、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市场化运作的科技投入体系。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