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2021年食品饮料行业九大关键词

太原能够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1226/4317331.html

走过不平凡的年,我们已经迈向崭新的年。过去的一年,食品饮料行业仍然精彩:有过华彩亮点,也不乏落寞之殇;迎接过高光时刻,也遭遇过低迷蛰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期待年食品饮料行业将迎来更耀眼的新气象。

01资本“凶猛”

据Foodaily每日食品报道:年,国内食品饮料行业资本市场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据不完全统计,年全年投融资事件数达起,相较年的数量翻了3倍多,成为消费领域最火爆的赛道。

从轮次分布来看,天使轮、A轮的投融资事件相对较多,数量合计占比45.3%;Pre-A轮、战略融资、B轮数量紧随其后,其他轮次则相对较少。元气森林、喜茶、陈香贵、张拉拉、墨茉、虎头局等在各领域极具代表性的品牌,纷纷获得高估值。

从品类分布来看,餐饮及餐饮+、饮料、功能性食品是最受资本青睐的TOP3热门赛道(以融资事件数为依据),其次是零食、烘焙、乳品等。

图片来源:Foodaily每日食品

Foodaily分析认为,中国会历经电商红利、社媒流量红利、供应链红利以及品类裂变红利四个商业红利期,未来,“品类裂变”将会催生越来越多的新品类,新物种将在中国喷涌。但新消费品牌在享受时代红利得到最快速的发展的同时,也以最快的速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02饮料“回暖”

年的饮料行业,走出了年的低迷。整个行业的业绩回归与新冠疫情的稳定关系最大。

年,由于户外消费锐减,可口可乐等大型饮料企业业绩下滑严重。年可口可乐业绩恢复上涨,一二季度营收分别同比增长5%和42%后,第三季度可口可乐营收飙升16%至.42亿美元,净利润为24.75亿美元,同比增长42%。

国内饮料巨头也在年保持了稳定增长。农夫山泉年上半年收入就达.75亿元,比年同期的人民币.45亿元增长31.4%。利润达40.13亿元,较年的28.64亿元增加40.1%;娃哈哈收入预估年收入增长17%,依此计算收入有望重回亿元,达亿元,是自年以来的增速最高的一年。

而在功能饮料市场,中国红牛公布全年销售业绩,订单额锁定亿元,交货额亿元,同比增长4%。东鹏饮料发布业绩预告显示,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预计在11.5亿元-12.5亿元之间,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3.38亿元-4.38亿元,增幅为41.61%-53.93%。

03新式茶饮“狂欢”

年以来,新式现制茶领域经历了快速成长,在多次迭代后,年上半年迎来爆发。

年上半年,喜茶、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古茗等均传出融资消息。其中,蜜雪冰城最先披露了融资20亿元的消息,由美团龙珠、高瓴资本联合领投,估值超过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新式茶饮品牌数量共有个,其中,上海、广州和北京的新式茶饮品牌数量最多,分别为41个、33个和28个。连锁品牌在整个新式茶饮行业中所占市场份额较大,约为90.8%,其中以加盟模式居多,约占全部连锁品牌的67.3%。

但另一方面,因为茶饮就不是什么门槛高的行业,配方极易模仿,经营模式也不难复制,这就使得行业内部同质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包括产品配方的同质化与同时高涨的“跑马圈地”热情。

据悉,截至年第三季度,喜茶全国门店数突破家,奈雪的茶则拥有门店数家,以加盟模式进行扩张的蜜雪冰城到年10月的全国门店数更是突破了2万家。

在年,所有新茶饮赛道的巨头们都要面对一个共同问题: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下,如何建立较高的竞争壁垒,如何跑出具备长逻辑的盈利模式?

04无糖“盛宴”

追求个性化、更擅长自我价值主张表达的Z世代群体特质,让这一代年轻消费者引领的生活方式趋势既矛盾又和谐。比如既要佛系养生追求无糖主义、又要时常吃点甜的愉悦自己。

这一现象背后,体现的是零卡、低糖、无糖逐渐风靡消费行业——甜度革命席卷各行各业,特别在饮料界,无糖概念的渗透比任何一个行业都更为彻底。

这里不仅有代糖甜味剂的更迭历史,消费者的观念转变,还有产品品类、公关营销的集体模仿,更有巨头商家、新锐品牌的凶猛围剿与上位。

茶饮和气泡水是如今无糖战场占据主流的两大品类。元气森林以无糖气泡水,成功绕开了巨头的优势品类,硬是在软饮红海市场撕开了一道缺口,声浪一度盖过“水茅”农夫山泉。

跟风者蜂拥而至。无论是传统饮料龙头企业娃哈哈、康师傅、雀巢、伊利,还是新兴品牌乐体控,清泉出山,Bestinme,甚至是喜茶、奈雪的茶这些网红品牌都推出了气泡水产线。

甚至,被元气森林、喜茶等无糖饮料“养大”的赤藓糖醇生产巨头三元生物上市也在前几日开启了申购,发行价为.3元/股。三元生物预计年净利润为4.93亿元至5.41亿元,较上年增长.96%至.63%。招股书将增长归于,受益于国内消费者减糖、控糖意识的广泛提升以及由此带动的国内无糖饮料行业的快速发展,

可见的市场增长红利,倒逼企业加快了产品研发速度,打响了冰柜c位保卫战和供应链垄断战。年,无糖饮料将迎来更为激烈的供应链与营销竞争。

05汹涌涨价潮

年,“涨价”成为大众消费品的关键词。

特别是食品行业的主要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扬,大豆、原奶、包材、PVC、纸箱、运输费用等轮番涨价。进入年三季度以来,这些原材料的成本压力不断又向下游传导,企业涨价潮不断涌现。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调味品、饮料、休闲食品、加工食品,甚至到日用品等很多领域的上市公司都发出了涨价函,包括涪陵榨菜、雪天盐业、恒顺醋业、安井食品、洽洽食品、香飘飘、海天味业、千禾味业、中炬高新、中顺洁柔、安琪酵母等一大堆各细分行业的大小龙头都加入了涨价行列。甚至在原料供应端,位于奶茶、烘焙食品等行业上游的海融科技、熊猫乳品也纷纷宣布涨价。

对于此次食品企业的纷纷涨价,当前消费端并未产生更大影响,但生产端的中小企业已面临生存压力。但“涨价潮”已至,价格变动下,如何平衡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仍待各方力量相互调节。

06低碳主义

由于制造过程低碳环保,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植物肉被喻为是“碳中和”时代与新能源齐名的下一个风口。

近日,Innova市场洞察、亚马逊、美国天然食品分销商KeHE等多家全球知名消费公司及最前沿的数据洞察机构陆续发布了年全球食品消费趋势报告,其中植物基食品饮料是十大消费趋势之一。还有数据显示,中国植物基市场虽起步较晚,但从年开始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每半年复合增长率达60%,市场潜力巨大。

据钛媒体APP报道,年,在BeyondMeat席卷国外市场之时,本土植物基品牌也不断涌现。

星期零、珍肉、庖丁造肉等新品牌发展迅猛;金字火腿、双塔食品也开始和杜邦营养与生物科技、BeyondMeat合作,在植物肉赛道着手分羹;肯德基推出了植物肉炸鸡块;麦当劳也在中国内地首次推出了植物肉早餐系列等等;就连老字号狗不理也推出了植物肉包子。

一时间,植物肉产品开始遍地开花。植物肉产品渗透到了各大商超、星级酒店,甚至是私房菜馆、休闲餐吧中。

而来自资本的追逐也为植物基食品的未来增添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近日,国内植物蛋白食品科技企业星期零宣布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

从年“植物的突破”到年“植物基革命”再到“植物肉元年”,植物基已经连续5年被看作是未来食品饮料的重要趋势。

07市场下沉

疫情让浮躁的市场进入了冷静期,“新势力”正在快速崛起,“老品牌”自我重塑,庞大的下沉市场将成为食品饮料企业的新赛道,行业发展将迎来新拐点。

当很多企业在一二线城市“攻城略地”时,以拼多多、快手等新生力量,将目光和发力点放在了三四五线城市的“下沉市场”,这种降维战略收获奇颇丰。成功的商业视角和模式不仅受到资本的热捧,更吸引了包括淘宝、京东、苏宁等巨头的入局,以三四五线城市为代表的下沉市场,正在成为食品行业争夺的新城池。

尼尔森发布的《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显示,村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增速正在超越城市居民,三线城市与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也更旺盛。

以新式茶饮为例,年中国十大茶饮品牌中,除了喜茶、蜜雪冰城、奈雪的茶这些早被人所熟知的品牌外,茶颜悦色、书亦烧仙草、古茗、益禾堂、甜啦啦等新面孔榜上有名,下沉市场为这些新品牌创造了条件。美团数据显示,一线城市茶饮店数量近两年增长远不及其他低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新式茶饮店比两年前增加了%。相较已趋于饱和的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汇聚“小镇青年”的下沉市场具备消费潜力。

而其他品类的食品企业也是如此,在过去的年,包括洽洽、香飘飘、三只松鼠、安井、三全等上市企业都在财报中着重体现了未来市场下沉的战略意图。

08临期“诱惑”

临期食品成了一门“热门生意”。

微博上关于临期食品的话题阅读量突破1亿;小红书上关于临期商品的相关笔记有2+篇;B站、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搜索临期食品,相关视频综合播放量达到千万以上。

此前,淘宝联合科普中国发布的《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中也提到,每年有万人在淘宝网购临期食品,相关零食店铺达到近万家,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扩大。

如今,临期食品这股消费热潮的背后,似乎也在暗示着当代消费者生活习惯的转变,以及反消费主义意识的崛起。

据艾媒咨询数据,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在年已达亿元,按照行业5%的库存积压率来算,临期食品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

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其中包括支持并规范商家销售“临期食品”。

近两年,将目光瞄准临期食品的企业越来越多。企查查数据显示,近三年来临期食品企业注册量呈增长趋势,年截至6月共注册相关企业20家,增幅达82%。这一市场的飞速发展,令大型零售企业也加码进场。今年1月15日,苏宁旗下苏宁折扣超市正式营业,并表示年同步发展江浙沪,计划开出家门店。

从融资情况看,临期食品连锁超市好特卖成立不到2年已经融资4轮,全国门店逼近家;曾获阿里巴巴投资的临期电商好食期,用户数已接近1亿;58旗下的二手交易平台转转也下场做起了临期食品仓库。此外,还有甩甩卖、善食者联盟、钱大妈、嗨特购、东罗西搜等食品折扣店。

随着临期食品的逐渐规范化,相信未来这一市场将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同时,随着大型零售品牌的进入,市场竞争或许将趋向白热化。

09懒人经济

社会进步、消费升级的本质,就是让一切变得越来越简单。由此衍生的人性化、智能化大潮,让“懒人”经济风生水起。

而年,“懒人经济”对商业的影响愈发深入,并催生出巨大风口,食品饮料业亦在其中。

据京东超市与京东消费及产业研究院在发布的《年度食品饮料行业消费报告》显示,年,方便食品在-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2%,增速位列全品类第一。

从美国、日本的方便食品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方便食品升级往往伴随人口结构、工作及生活习惯的变化应运而生。因此国内目前独居群体占比提升、下厨比例下降、年轻群体对食品便捷及品质要求提升,成为推动创新型方便食品发展的重要引擎。

国内方便食品现在也逐渐向趋于精致化、高端化前进。并且消费升级及懒人经济推动了食品行业的革新,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袋装方便面,中高端方便食品愈发流行,比如主打日式拉面的拉面说,红油面皮的阿宽,自热火锅的自嗨锅、拉面范的今麦郎、售卖螺蛳粉的螺霸王、好欢螺、李子柒等。

而另一个明显体现“懒人经济”风向的大品类则是当前火热的“预制菜”。

艾媒数据预测,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亿元,两年后将超0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预测,按照每年20%的复合增长速度估算,未来6-7年我国预制菜市场或超万亿元规模。

面对“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年多家龙头公司加快全产业链布局。

年4月底,被誉为“预制菜行业第一股”的味知香正式登录上交所主板,并在年内收获10余个涨停板,由此引发了一个行业的持续走热;年9月份,专注速冻米面快餐的千味央厨上市,连拉7个涨停板;年11月份,水产预制菜企业鲜美来递交了招股书,再次将预制菜赛道炒热……

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7.2万家预制菜企业。其中既有初创品牌,也有不少成熟品牌入局预制菜领域。连锁餐饮领域的眉州东坡、杏花楼、新雅粤菜馆、湘鄂情、海底捞等;食品加工制造领域的三全、正大以及安井等品牌;新零售领域的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美团买菜、每日优鲜;还有部分主营业务为预制菜的企业,如味知香、新聪厨、好得睐、惠康食品、佳宴食品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0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