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新友全力争取神农种业实验

白癜风能遗传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10118/8600300.html

(记者段伟朵)编者按

近年来,生物经济已成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数字经济共同构成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近日,《河南省促进生物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印发,河南省生物经济领域迎来首个专属顶层设计文件。《方案》明确,我省将着力构建“一核、五基地”为主体的生物经济发展布局,到“十四五”末生物经济增加值超过亿元。

为全面展现我省生物经济发展成效,探访河南生物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未来,8月10日起,河南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大河报·大河财立方推出迎接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生物经济豫见未来”系列解读报道,本期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院长、神农种业实验室主任张新友。

小麦、花生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是河南。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小麦、玉米、花生、棉花、芝麻、大豆等农作物生物育种方面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是河南。

生物育种领域人才济济,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研究员余人、博士近人,是河南。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在培强培优生物农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发挥好优势,助推河南生物经济发展壮大?近日,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院长、神农种业实验室主任张新友。

河南小麦、花生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发展生物经济优势多

“《方案》从生物科技创新体系、现代生物产业体系、生物资源保护利用体系、生物安全防范保障体系4个方面,明确了我省下一步发展生物经济的重点任务。”作为农业领域的科研带头人,张新友认为,生物科技创新是我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案》中提出的构建国内一流的生物科技创新体系是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具体举措。我省目前推动设立了一批生物经济新型研发平台、产业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将不断提高生物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必将赋能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发展生物经济,河南的优势显而易见。

“河南地处黄淮海腹地,是全国粮食第二大省、油料第一大省、畜禽第二大省。河南粮食产量已连续4年稳定在亿斤以上,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1/10的粮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做优做强生物经济的良好条件。”张新友介绍,首先,河南具有较好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全国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大豆、花生、油菜、芝麻、棉花等在河南均有丰富的种质资源。河南生态代表性强,在河南选育的很多品种都大面积辐射到周边省份;河南还是中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和战略腹地,拥有发达的铁路、高铁、公路、航空、地铁、水运、管道等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河南省是我国农业生物育种的重要研发基地,总体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张新友表示,在发展生物经济方面,河南还具备技术优势以及人才优势:小麦、玉米、花生、棉花、芝麻、大豆等农作物生物育种方面,河南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形成了郑麦、周麦、百农等系列小麦品种,郑单、浚单等系列玉米品种,豫花、远杂等系列花生品种,豫杂、中棉等系列棉花品种,郑豆、周豆等系列大豆品种,郑芝等系列芝麻品种,已成为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农作物品种品牌。近年来,河南省在生物科技创新方面也引进培养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杰出创新人才和团队,可为河南省生物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以生物育种人才为例,全省现有专业技术人才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研究员余人,博士近人。

我国农业领域首个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实现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

《方案》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积极推动神农种业实验室建设”,这两个重要的创新平台均由省农科院牵头组建,是“中原农谷”的核心组成部分。

“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是我国农业领域首个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张新友介绍说,生物育种中心将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实现科技、产业、资本的高度融合,最终打造成生物育种创新引领型新高地、我国种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母”集群。建成后,中心将实现集创新、熟化、展示、转化、产业、资本等覆盖生物经济全链条的完善产业体系。

记者了解到,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试行)》,明确建设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

其中,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位于新乡市平原示范区,规划用地亩,目前已完成投资近11亿元,田间试验区田间基础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科研设施区一期工程8个建筑单体总面积6.4万平方米已经完工,已经满足入驻条件。

中心组建以来,共有37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或河南省审定,现有83个新品系正在参加区域试验,中心已形成了以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为优势和重点的研究领域,小麦、花生的品种改良研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花生远缘杂交育种跨入世界领先行列。当前我省面积最大的小麦、花生、大豆品种均为中心团队选育。同时,中心积极推动种业产业全产业链条延伸,通过参股、控股等形式参与企业培育与孵化,目前已经参股我省种业龙头企业一家,利用我省农业科研创新优势以“补短板、强链条”的形式培育两家蔬菜方面的控股企业,聚焦高端设施蔬菜品种研发、打造特种蔬菜领域的“隐形冠军”。

神农种业实验室:

全力争取融入种业国家实验室体系

打造国家创新高地、搭建一流创新平台,河南步履紧凑。

年9月23日,神农种业实验室揭牌成立,张新友任神农种业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决定,以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为基础,整合全省种业科技资源和力量打造的第二家省实验室,肩负着支撑“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安全自主可控”的重要职责。

截至目前,神农种业实验室揭牌将满一年,实验室建设有哪些进展?

张新友介绍,神农种业实验室已成立了实验室理事会,确立了《实验室章程》《理事会章程》《学术委员会章程》和《战略咨询委员会章程》;组建了包括9位院士在内的战略咨询委员会和包括18位院士在内的学术委员会;组建了4个管理部门,招聘了专职管理人员,初步搭建了实验室“1+2+N+X”组织架构。

目前,神农种业实验室已建立了作物研究中心,正在筹建畜禽研究中心,首批遴选了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河南大学等3家实验室研究基地;组建了小麦、玉米、花生、棉花、芝麻、畜禽等6支核心研发团队,明确了领域首席科学家;建立了“一流课题”任务管理机制,凝练了小麦、玉米、花生、家禽、芝麻等领域的首批“一流课题”。

“实验室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签署了合作建设实验室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全力争取融入种业领域国家实验室体系。”张新友介绍。

立足创新,打造我省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年7月,中央深改委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种业振兴全面提速。在育种方面,河南一直走在全国“第一梯队”。

据介绍,长期以来,省农科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河南农业经济发展需求,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中心,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形成了以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绿色高效生产、动物疫病快速检测、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等为代表的一批优势学科。

0年至今,省农科院共育成农作物新品种个,其中,高产稳产广适玉米品种郑单是引领我国玉米进入高密度时代的里程碑式品种,自4年起至今连续17年居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第一位,累计种植8.3亿亩,显著提升了我国玉米产业水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首次实现了我国食用小麦出口,连续6年居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第一位,推广20年至今年种植面积仍在万亩以上,累计种植2.7亿亩,是我国小麦优质化生产的标志性品种,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花生育种方面,建立了花生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创制了一批突破性种质,带动我国花生遗传育种跻身世界领先行列;育成豫花1号、豫花7号、豫花15号、远杂等系列早熟高产优质花生品种45个,相继成为我国北方花生产区的主导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超过1.3亿亩,有力推动了我国花生产业的发展,先后获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同时,为引领支撑地方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省农科院不断创新成果转化模式,大力开展院市、院县、院企科技合作,以品种为核心,加速构建全产业链技术支撑体系,与地方政府共同打造了“正阳花生”“兰考蜜瓜”“平舆芝麻”“延津强筋小麦”“淮滨弱筋小麦”等一批叫响全国的区域公共品牌。

据统计,0年至今,省农科院以第一主持单位身份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7项,科技竞争能力、科技产出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稳居全国省级农科院前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尽快补齐短板推动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

“虽然发展生物经济优势明显,但需要看到的是,我省还存在生物技术原创能力薄弱、生物农业和生物医药大而不强、生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体系不完善等短板。需要尽快补齐短板,推动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张新友表示,我省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产业集中度低,种业企业多、小、散、弱;创新主体错位,企业研发能力不强;基础研究偏弱,育种技术不够先进;育种模式传统,创新效率不高,需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基础理论研究,攻关育种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应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

“目前,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省农科院已成为‘中原农谷’关键组成部分,是实现生物科技创新、发展现代生物产业的重要载体,将为河南省生物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助力。”张新友表示,下一步,三大平台将各展所长、错位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围绕国家“藏粮于技”战略,以种子、种苗、种畜为对象,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集成性科技创新,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打造一流创新平台,集聚一流创新人才,着力突破种业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培育突破性农业生物品种,打造我国种业战略科技力量。

责编:王时丹

审核:李震

总监:万军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3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