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荆门市科技创新工作捷报频传。荆门市成功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荆门市科技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年度荆门高新区综合排名全国第53名,较上年度再次上升5位;在2月18日举行的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上,荆门市8个项目荣获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湖北固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磷酰氧系光引发剂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成果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今年9月,钟祥市农商银行向湖北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放专利权质押贷款万元,荆门市首笔专利权质押贷款成功破冰。
一年来,在荆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荆门全市科技系统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不断提升我市创新环境的吸引力、创新资源的聚合力、创新成果的转化力,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
全年共组织家企业报备高新技术企业,预计高企数可达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家;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亿元,占GDP比重为14.02%;1—11月,全市转化重大科技成果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38.7亿元。源头创新强劲、主体活力迸发的良好科技创新局面已形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加快科创城建设,提升科创能级
在美丽的漳河之滨,一座规划占地面积14.05平方公里的科创新城正在拔地而起。它向东融入武汉建设科创飞地,向西对接宜昌合力打造武荆宜高铁沿线科创大走廊。
自荆门市谋划建设荆楚科创城以来,举荆门全市之力将其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萌生地、高端人才集聚地。它的建设是荆门应对新一轮区域科创竞争,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由之路。
荆门市委、市政府成立荆楚科创城建设指挥部,书记、市长任指挥部指挥长,明确一名市委常委专职负责科创城建设工作。
7月30日,荆门市组织召开“荆楚科创城发展战略研讨会”,聚焦荆楚科创城目标定位、方向重点、功能业态、建设运营等重大发展战略,10月26日,荆楚科创城发展总体规划发布,明确以科创社区14平方公里为核心区,以中心城区为协同区,以沙洋县、钟祥市、京山市、屈家岭管理区为辐射区。科创社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亩,总建筑面积42.8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科创社区项目人才服务中心一期已完成主体工程,可提供人才住宅套、人才公寓套;科技研发中心一、二、三组团主体工程已完工,可提供办公面积约8万平方米,整个项目计划明年6月底完工。
此外,荆门市财政新增预算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荆楚科创城招引项目政策兑现、科创平台奖补等支出。其中对3个市校合作平台,每年分别安排万元工作经费和万元科研经费。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入驻荆楚科创城的若干政策意见》《荆楚科创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荆楚科创城人才公寓租售管理办法》《荆楚科创城(核心区)封闭运行指导意见》等“1+3”一揽子支持政策。
目前,已与8所在汉高校签订23项合作协议、共建协议。加快推进武汉理工大学技术转移荆门中心、荆门·湖北工业大学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荆门·武汉工程大学化工和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荆楚理工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这4个共建平台服务专家团队均已入驻并开展工作。
二、加强主体培育,夯实创新基础
荆门市科技部门始终将创新主体培育摆在突出战略地位,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引人才、促创新、优产业作用。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服务“十二条”,调整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政策,将原“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励8万元”调整为“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奖励20万元,对再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奖励10万元,对当年申报未通过的企业奖励6万元”。开展“走遍高企”行动,协调解决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建设,进行重点培育,目前入库企业已达到多家,预计今年高企数量可超过家。
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依托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数量、规模、创新能力等方面整体提升,打造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成长链。以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形成“推荐一批、辅导一批、培育一批”工作机制,预计今年可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家。
实施“隐形冠军企业培育计划”。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全市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累计达到27家(国家级6家),省级以上隐形冠军企业家(国家级1家)。
实施产业链“强链”延伸工程。实施主导产业链“链长制”,确立汽车、通用航空、电子信息等12条产业链,推行产业链“链长制”,深入实施产业链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
三、加速成果转化,推动产业提质
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实用性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的过程,是科技成果由技术领域向市场领域的跨越。当前,荆门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荆门市坚持把“出成果、促转化”作为科技工作的重头戏,通过落实创新激励政策、精准搞好对接培训、变企业技术需求征集为上门挖掘等多种途径,大力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切实增强“钱变纸”“纸变钱”的能力。
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行动。精心制定供给、需求、应用“三张清单”,建立供给清单项、需求清单项、应用清单78项。会同湖北技术交易所,组织开展“联百校,转千果”科惠行动、“科惠网专家市州行”企业高校双向走进等系列活动。
做强做优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推动研究与需求、成果与企业精准对接。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荆门分中心、科惠网荆门分中心、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荆门分中心等专业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设,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固润科技、美辰环保2家企业获批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森科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获批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抓好科技项目“揭榜制”工作。出台《荆门市科技项目揭榜制试点工作方案》。荆门市与省科技厅联合举办“鄂来揭”揭榜挂帅荆门专场活动,5家企业的技术需求被10所高校院所认领,目前4家企业已与高校正式开展合作;金汉江等4家企业被纳入省科技厅年度揭榜制科技项目立项项目清单。
四、加力平台建设,注入创新活力
当前,荆门市经济建设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要素制约,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加强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意义重大。
“科技创新平台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更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创建独立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发展步伐,是现代企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荆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建好区域创新平台。加快推进“一国三省”高新区建设,年度荆门高新区综合排名全国第53名,较上年度再次上升5位。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多次赴科技部汇报。聚焦“长江经济带生态循环农业”主题,积极创建国家农高区。
建好共性技术平台。支持长城汽车、格林美、新洋丰、亿纬动力等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联盟,荆门全市申报省级领军企业产业创新联合体共8家。
建好企业研发平台。加快构建“大中型企业有研发中心,其他规上企业有固定合作科研院所,小微企业有固定指导专家”的技术支撑体系,申报省级校企联合创新中心56家。
建好孵化加速平台。大力支持双创基地、社区、园区发展,荆门全市现有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24家,在孵企业家。
五、加大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环境
深入推进荆门市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着力优化荆门市创新环境。
近几年来,荆门市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在政策支持、人才培育、科技服务方面更好地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需求。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市本级前资助形式的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由年的万元增加至年的万元(其中安排荆楚科创城发展专项资金万元)。设立了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和科技创业天使投资基金,即将设立规模10亿元的荆楚科创城创新发展基金,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初步形成。狠抓惠企政策兑现,对认定类惠企奖补实行“免申即享”,兑现科技惠企政策.8万元,惠及企业家。
加快创新人才培育。制订《荆门市选聘中小微企业“科技副总”工作实施方案》,一次性从武汉理工、湖工大等高校聘任15名专家担任科技副总,组团式柔性引进名院士专家、15名“博士服务团”成员去荆门市挂职服务。全市各地着力培育本土人才,沙洋县实施系列人才工程,先后开展“两江创客”培养工程、“汉上英才·回归创业人才”等人才评选活动。组织12家企业(项目)申报省级双创战略团队。累计获批省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湖北专项”计划12个。
推进科技服务事项改革。大力开展科技金融服务,今年9月,钟祥市农商银行向湖北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放专利权质押贷款万元,荆门市首笔专利权质押贷款成功破冰。全年共组织家企业举办13场次政银企融资对接会,实际投放金额达22.3亿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