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到安徽创新馆看多样黑科技

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0.12毫米世界最薄玻璃、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全球首台量子计算机、全球首条最高世代10.5代线……来到“科里科气”的合肥,如果你要打卡“黑科技”,这里一定不可错过。作为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展馆,安徽创新馆汇集展示了余件安徽代表性科技成果。馆内这些“黑科技”,不仅展现国内高水平科技的卓越成就,更体现了合肥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蓬勃发展形象,如今,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时代地标。

安徽创新馆。

安徽创新馆内部。

来这里,“打卡”多个中国第一的诞生地

矗立于滨湖新区最南端、在八百平方公里的浩瀚巢湖之畔,安徽创新馆由三栋独立的场馆组成。

其中,1号馆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全馆以“创引擎”“创智慧”“创未来”三大主题,展示安徽创新发展的历史、资源、成果和未来,征集展示各类创新成果展品余件,充分展示安徽科技创新发展最新成果;2号馆内,则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造集研发转化、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人才培引为一体的创新服务中心;3号馆,则着重体现实用平台功能,打造全球高端路演中心、科技成果发布中心、媒体创新传播中心、科技中介服务中心等。

三大主题场馆既独立承载相应内容,又交织并联,形成“汇聚展示、捕捉寻找、研发转化、孵化加速、创新服务”的环形功能链,以彰显安徽创新特色、创新文化和科技品牌。踏入安徽创新馆的核心区域1号馆,你一定会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展厅吸引。在这里,除了可看到量子信息、聚变新能源、合肥光源等大科学装置外,参观者还能借助视频、模型等多媒体手段,近距离感受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人造小太阳”、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等高端科研成果。除了这些超牛的科技展,漫步于展馆内,整面墙的“第一”也一定会让参观者大为赞叹。这里不仅有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第一台窗式空调机,还有世界第一台VCD……

如今的安徽创新馆,不仅是一座“中国创新版图上的坐标式展馆”,更是向世界展示安徽创新成果的窗口。

来这里,与“人造小太阳”零距离接触

你见过全超导托卡马克“人造小太阳”吗?你知道这项大科学装置蕴藏着什么奥秘吗?

走进安徽创新馆,可以近距离接触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人造小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穿过安徽创新馆内的“量子隧道”,也可以仔细倾听世界第一条量子通信保密干线、世界第一台量子计算机等与合肥结缘的故事。

据讲解员介绍,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teadyHighMagneticFieldFacility,SHMFF)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集聚了一系列针对物理学、材料科学、化学和生命科学等研究及多学科交叉研究所需的设施,磁体技术和综合性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位于馆内的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则是用于认识地球大气物理化学过程与固、液态气溶胶相互作用,探索大气复合污染形成、转化机理及其与气象因素相互作用等。在“大气立体观测塔”上,将布置精密的仪器设备,最高可以测量到净地面公里高空的大气组成以及变化。

来这里,穿越“量子隧道”,感受“墨子号”织就的天地网络

走进量子剧场沉浸式体验空间,遥望星空,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已为我们织就一张纵横寰宇的天地网络。漫步其中,隔空点触随机分发的量子密钥,即可开启数字影像的演绎,全面了解安徽在量子领域的尖端成果。

就在今年9月18日,以“量子科技产业革命”为主题的量子产业大会在安徽创新馆3号馆全球路演中心举行。

现场,来自国内外量子信息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推进我国量子信息科技领域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量子科技创新应用攻坚和成果转化,共同探讨量子产业发展之路。大会上,发布了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重点领域12项先进应用成果。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合肥市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契机,紧跟第二次量子科技革命浪潮,围绕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强化基础研究,加快推进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正式启动合肥量子城域网项目,积极打造量子创新技术策源地。安徽创新馆积极服务合肥量子信息产业建设,以科研成果熟化转化为核心,大力推进量子保密通信相关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服务“量子科学”“量子产业”双高地建设。

来这里,感受科技成果转化的魅力

可别以为安徽创新馆只是一处展示安徽创新成果的窗口,它还是一个平台,促进省内多项科技成果的转化。

用量子通信守护办公系统、让大数据来提高社区自治水平、再生医学技术让白癜风一个月内自愈……早在年5月,安徽创新馆举办的首次科技成果发布会上,除了自主可控量子安全云办公系统等7项科技成果集中发布外,现场所进行项目签约仪式,合作项目对接金额达到近千万元。

年底,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顺利开通,并于年8月底在合肥完成了全网技术验收。对于创客童迎伟来说,这个科学大事件打开了他双创的新大门——自主可控量子安全云办公系统。

“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自动识别记录用章信息,包括使用人、时间、地点、用章次数等,信息存储云端服务器。另外,还能通过手机上的APP与印章相关联,使用记录一目了然。”在此之前,童迎伟和团队研发了保密性极高的云印章,如今云印章已经成为自主可控量子安全云办公系统的一部分。

自此以后,这一科技窗口所促成的科技转化成果便一发不可收拾。如,近期圆满完成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的具体承办工作,实现项目签约亿元。打造“年度大会+季度专场+月度路演”的科交会活动体系,推动科技部“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首次在安徽举办……

■数说安徽创新馆

◎安徽创新馆汇集展示了余件安徽代表性科技成果。

◎截至年底,安徽创新馆共接待参观者17万余人次、境内外考察团余批次。

◎引进知名科技服务机构13家,举办多场成果对接活动,发布创新成果多项,为全省0多家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直接促成技术合同登记金额47.1亿元、间接促进成果转化项目金额.9亿元。

◎完成科技成果投资项目40余个,成为安徽科技创新的高能级平台。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刘梅梅/文卓旻/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