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也能传递气味嗅觉应该被重视嗅觉传递

中科公益爱心 http://m.39.net/disease/a_6169821.html

通过手机,我们可以看到图像。

点开一个视频软件,我们既可以看到图像,也可以听到声音。

打开一个美食节目,我们还是只能看到画面和声音,至于美食节目最重要的气味,我们却感受不到。

气味的感受器官鼻子,就没有眼睛和耳朵能够享受的待遇了。

为什么?只有眼睛与耳朵得到了人类的重视,长在人脸最前面的鼻子却被忽略了呢?

嗅觉,我们使用它,却从不重视它,明明是长在人五官最显眼的地方,正中间,还高高突起,可偏偏是被忽视的。常说人有五感,视听已经实现,那嗅觉要到什么时候可以实现?

嗅觉迟迟不能通过设备传递,其实不怪人类不重视,而是要让嗅觉也能像听觉视觉一样太过困难,难点在于它和视听的作用机制是不一样的!

视觉上,拜托马斯杨格发现了色光三原色的福,我们摆脱了黑白照片的尴尬,手机上只需要通过三原色的排布组合就可以组成几乎所有的颜色,于是,我们拥有了通过设备传递色彩的能力。

三原色

听觉上,鲁道夫赫兹揭晓了电磁波的本质,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发送到另一部设备中,于是,远在千里之外,处在不同时空的我们也能听到世界的声音。

声音本质是一种机械波

至于嗅觉,它是否有底层代码,是否能像三原色一样只用几种固定的味道组成所有味道?

可惜的是,不行。嗅觉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其根本的底层代码,甚至可能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嗅觉底层代码。

况且嗅觉和视听这两项不一样,视听简单了说都是波,而嗅觉靠的则是化学物质,视听的转化方式是:波电信号波。而嗅觉:化学元素电信号化学元素。这是很困难的,目前没有手段能够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元素,连基本的猜想都没有。

难道嗅觉传递真的不可能嘛?就没有其他方法吗?

方法还真有这么几种:

第一种,也是我们大家都能第一时间想到的。像打印机的墨盒一样,我们能否把生活中最常用的几种气味储存起来,通过味道的浓淡来尽可能多地模拟出不同的味道,想要什么味道就模拟出相近似的味道。

虽然人类能闻出一万亿种味道,虽然看起来很多,但人类的嗅觉其实很愚笨,并不能分辨出来。常人最常闻到的气味也只有那么几百种。通过一个设备,里面事先保存了几百种气味,把感受到的气味转化为电信号,然后传递到储存气味的盒子中,再释放相似的气味。

墨盒

目前市面上有在做嗅觉传递方面的公司大多都是这种方法,优点是技术难度相对较低,大众接受度高,安全性高。

缺点也很明显,就是麻烦,需要隔断时间就给气味盒添加气味,局限性也很大,无法实时,比如我闻到一种很奇特的香味,很难准确地把我闻到的味道分享给你。而且设备体积不够小巧,只能放在vr设备,或者电影院中当作体验项目。

“VR”—虚拟现实

第二种,黑科技,通过脑机接口技术,也就是俗称的“脑后插管”。

太过夸张

用设备与神经相连接,感受大脑皮层中嗅觉区域的刺激,然后转换为电信号,传递到相同的设备上,依靠设备刺激大脑皮层中相应的嗅觉中枢,从而产生嗅觉。脑机接口技术不仅仅能让你感受到嗅觉,甚至通过直接刺激你的神经,可以给你体感中所有的感觉,我感受的一切都可以通过脑机接口传递到你的身上,真正做到“感同身受”。

Neuialink的发布会上,马斯科给我们介绍了他的脑机连接技术,通过一个芯片大小的植入器,目标是简单地从大脑中读取神经峰。

Neuialink发布会“线”只有4μm-6μm工作简图

中国1月16号也通过脑机接口使一位72岁高位截瘫患者实现了用“意念”来喝可乐。

未来,这个应用以后可能会像我们用耳机听歌一普及。

想要更清晰地感受这个世界,只需要带上一个和蓝牙耳机一样大的设备就可以。

和远方的朋友聊天时,我们带上设备,通过“增强现实”(AR),不仅能见到他的面容,听到他的声音,甚至于能感受到他的气息、温度。仿佛就在你的身边和你交谈。

这样看来,“脑后插管”技术优点似乎数不胜数。但它的缺点也是致命的,它的安全性、伦理性、道德性等都是很难跨过的坎。

人脑与电子设备相连,联想到未来5G的广泛应用,不仅仅是嗅觉这小小的一点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实现,还有更多更深远的意义,远超我们想象的事物科技使我们的感官无限延伸。或许,人机结合才是人类未来的进化方向。

神经漫游者

这里是幻想触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7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