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其核心在于芯片的设计、制造一样,食品领域科学研究的重点、核心在于创新性配料的开发,产品的技术含量往往也体现在核心配料的合理利用上。
——张连富教授
江南大学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连富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国家科技奖、教育部科技奖评审专家等。主要从事食物原料加工过程中成分变化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
五年来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及省级以上项目12项,企业委托项目18项,完成省部级新产品鉴定6项;申请发明专利30项,授权15项(美国、澳大利亚专利授权各1项),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收录52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85人;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
独家专访江南大学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连富教授:专注源头技术创新,为功能食品开发注入新内涵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食品工业事关国计民生,肩负着为我国居民提供安全健康食品的重任,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食品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食物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居民的营养水平明显改善。
然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我国食品工业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食品工业产业竞争力不强、技术效率不高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那么,我国食品工业不仅难以满足我国居民对加工食品日益提高的要求,也将不利于其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江南大学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食品生产中广泛应用新技术,最大限度保护食物原料中天然存在的功能性成分的同时,通过调控食品加工工艺及参数,使之产生新的有益健康的成分,或者通过强化/去除某些特定组分,使得常规食品形态的产品具有额外的改善人体健康的功能,为我国功能性食品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工程化技术保障。
FBFI食品饮料配方创新论坛会务组采访了江南大学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连富教授,请其就食物原料加工过程中成分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相关课题研究及成果做了深入阐述。
Q
张教授你好,我们知道科学研究是一份非常辛苦的工作,您专注于食物原料加工过程中成分变化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也曾主持国家及省级多个项目,请问是什么样的力量驱使您对这份事业的如此热爱执着?
张教授:从年上大学起,我学的就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当时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多,整个读书期间有半年多都是在食品企业和工人一起生产劳动。到读硕士研究生时,接触到了我国软饮料工业的先驱——软饮料工艺学的两位主编:邵长富高工和赵晋府教授,从那时起深感食品饮料行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在我国,初期的食品加工研究,着重在工艺、配方优化等方面,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