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保执法方式变了盘点环保执法13项最新

过去一提起环保执法,大家想到的可能都是“人海战术”,各种各样的“督察”或者“督查”。不过,从今年以来,各地发生了许多新型环保执法方式的案例,敲响了新的警钟。

例如,1月17日,江苏省南通市生态环境局破获一起案件。执法人员竟然是根据某企业治污设施用电量连续23小时数值为“0”的线索,最终认定该行为属于“未按照规定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的行为,并予以立案处罚。

在贵州六盘水,执法人员又根据“某煤矿废水流量长时间恒值为零”的线索,结合检查时发现该煤矿处于生产状态的情况,再根据水平衡计算,初步判断该煤矿存在“私设暗管”的违法行为。然后进行调查核实,并作出行政处罚。

用电量、废水流量、环保码……许多过去不被人注意的细节,如今都成了发现环保违法问题的线索。环保执法方式也从过去的“靠人查”,逐渐转变为了“靠大数据查”。从有形的检查,变成了无形的检查。虽然看起来没那么频繁了,但其实检查得更加细致了,发现问题的眼光更“毒”了。

之所以发生这些转变,其实并不是偶然现象。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中,其中强调要利用科技手段拓展非现场监管的应用,并“将其作为日常执法检查的重要方式”。

这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未来的环保执法,重点将会放在过程监管上,并通过适时引入“黑科技”,实现科学执法、智慧执法。

那么,目前都有哪些“黑科技”已经在我国的环境执法中得到了应用了呢?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已经通报了三批“优化执法方式”的典型案例,总计列举了19个应用“黑科技”进行新型环保执法的案例。此外,地方环保系统也陆陆续续公布了一大批“非现场检查”的典型案例。

从这些案例中,《环保圈》归纳了13类最新环保执法方式的“黑科技”,并对每一类“黑科技”都做了详细的解读,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环保执法方式的最新转变。

1无人机

对于部分企业偷排偷放、“捉迷藏、打游击”等行为,如何高效精准地查证和取证始终是困扰执法人员的难题。而无人机能够在不惊动执法对象的前提下进行巡查和航拍执法。同时,通过在无人机上搭载气体检测仪,执法部门还能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多个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定位污染事故源头,助力“眼观六路”的立体部署。

案例:年7月5日,广西桂林某县一养猪场旁有人生产危化品并填埋毒渣,环保、公安接到举报后组成联合调查组赶赴现场,在距离米处隐蔽,操控无人机升空进行侦察取证,随后迅速开展现场固定填埋危废的证据采集、封存固体废物等工作,并委托第三方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废渣属于危险废物。7月17日,公安机关依法对该案立案侦查。

2卫星遥感

卫星遥感是以人造卫星为平台,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目前,卫星遥感技术已在秸秆禁烧、固废堆点排查、生态湿地变化、废气浓度高值点位等方面得到实质性应用。

案例:年4月,生态环境部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个城市以及3个省直管县级市的“清废行动”中,通过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结合信访举报案件等排查方式形成疑似问题清单,后经现场核实确认问题个,其中个问题来源于卫星和无人机,占确认问题总数的79.7%。

3无人船

水下排查暗管历来是污染治理工作的难点和痛点,而无人船则可通过侧扫声呐的回声测深原理来探测水下的地貌并传回相关图像,据此,执法人员甄别该水域是否存在暗管,解决了传统人工排查河道暗管无从下手的难题。此外,无人船还适用于水质采样、水质监测、等多个不同场景。

案例:年3月,生态环境部组织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运用搭载了侧扫声呐+定位定向仪的无人船,在重庆市和江苏省泰州市执行暗管排查任务。在重庆市,工作人员仅用时20余分钟就完成了初步排查工作,甄别该水域的数根疑似暗管;在泰州市,排查河段全长2公里,发现疑似管道口数处。

4走航车

走航监测是区域VOCs污染治理管控的重要手段,通过安装在走航车上的VOCs取样、监测、显示等设备,在走航车缓慢行驶过程中,可对指定区域内VOCs浓度进行实时监测,绘制走航情况图。在锁定VOCs峰值异常点位后,通过对问题区域、问题企业周边VOCs组分的分析对比,快速锁定排污企业。

案例:年12月,广州执法部门通过对某工业区进行VOCs走航监测,发现了两处总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异常点位。经核查,在排除其中一处因上风向导致的浓度异常后,最终确认了另一处的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产生挥发性有机废气,未配套污染治理设施,涉嫌违法排污行为,执法人员现场责令其立即整改,并由公安机关跟进依法查处。

5高空瞭望视频监控

高空瞭望视频监控是指在距离地面50-米,乃至米以上的有较好视野的楼顶位置安装多传感器一体化远程视频监控设备,24小时不间断自动巡查,以实现方圆“几公里—十几公里—三、四十公里”范围的视频图像监控,是现代城市安全保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环境执法领域中,能够对城市大气污染源进行抓拍及预警,实施良好的监控管理。

案例:年7月28日,新疆石河子的第八师污染源监控中心通过安装在市区高层顶端的超高清摄像机,发现某建筑工地施工未湿法作业产生大量扬尘,随后即时安排工作人员到达现场督促施工方进行降尘作业,从发现扬尘污染到处理仅用时20分钟。

6电量监控

电量监控系统,可利用传感技术实时收集用电数据,再将数据传输到监控平台,实现对企业生产设施和环保设施用电量24小时监控,当企业出现生产与治污设施用电量逻辑关系不符,或是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用电量变化不满足减排要求等情况时,电量监控系统会自动报警,便于监管部门进行即时处置。

案例:年1月17日,江苏省南通市生态环境局破获了一起以用电监控数据作为处罚依据的案件。根据某企业治污设施用电量连续23小时数值为“0”的线索,生态环境局最终认定该行为属于“未按照规定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的行为,并予以立案处罚。

7废水排放监控

废水排放监控系统主要由污水排放监测点、监测中心站组成,可对企业废水和城市污水进行自动采集、处理、保存,并对流量和主要污染因子进行在线监测,监测数据可通过远程通讯传输,并由控制中心进行数据汇总、整理和综合分析,以实时掌握污水排放情况及污染物排放总量,以此帮助主管部门的总量核算、排污监察、排污收费提供高效支持。

案例:年6月1日,浙江丽水市执法人员运用污染源在线监测信息管理平台对排污单位进行网上巡检时发现,某金属制品公司近日存在pH在线监测数据超标预警、数据突变、保持恒值等连续异常现象,结合该公司数据异常时间段排放口的视频监控,发现存在人为干扰pH计采样探头的行为。执法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检查,当场查实了该公司pH计采样探头末端套有透明塑料罩干扰采样的违法行为,随后移交公安机关并对当事人实施了行政拘留。

8扬尘在线监测

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可动态监测空气质量指标,及时预警扬尘污染“风吹草动”,自行抓拍图像、锁定目标供追踪溯源。

案例:近年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不断创新技术手段,在年,运行3年的个道路固定监测点升级为由个固定监测点和20条公交线路、辆出租车移动监测共同组成的道路扬尘在线监测系统,标志上海治理扬尘污染迈入智能化、精准化时代。

9激光雷达可视化监控

激光雷达可视化监控系统通过镜头发射激光束到大气中,经过大气中的分子、颗粒物散射,再由雷达系统接收不同的回波信号。激光雷达接收到信号后,通过计算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得到不同距离或高度上的回波信号,从而得到沿光束发射方向的气溶胶粒子分布情况,从而了解城市范围内的污染物区域分布,并对违法排污进行有效控制。

案例:年,宁夏自治区石嘴山市生态环境局利用高科技环境监测新手段大气气溶胶激光雷达,对石嘴山市主要工业园区开展全天候污染源扫描监测。通过近期激光雷达扫描监测系统分析,石嘴山市已发现38家污染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行为,污染时段主要为夜间21时至次日凌晨6时。市生态环境局对相关的违法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对未完成整改前一律停产整治。

10暗管检测器

暗管探测器,基于超宽带雷达技术,可对地下0-8米深度范围内各种材质的管线或异常埋藏异物进行快速无损检测,特别适用于对偷设排污暗管、潜水泵偷排等行为进行执法监察。执法过程中不需专业人士,只需找个普通人在废水收集池和排水口附近推着这辆手推车,就能探测地下是否埋有暗管。同时控制器上还会显示管道直径、埋位深度等数据,私设暗管“一扫”就知道。

案例:年春,生态环境部启动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在重庆两江新区黄桷水库疑似排污水域作业时,智能暗管探测无人船仅用时20余分钟即成功发现该水域4根排污暗管。该暗管探测无人船通过声呐扫描技术,将测扫的声波实时、直观地反馈在电脑基站系统中,现场排查人员即可通过声波呈现的图像,初步甄别该水域是否有暗管偷排。通过定位定向仪,工作人员还可精确定位目标位置和获取具体参数,方便取证。

11环保码

企业“环保码”是通过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建立的企业环境健康电子账户,动态反映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企业环境安全风险状况生成的“红、黄、绿”三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