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双万”新起点,东莞要培育壮大新动能,努力实现经济在万亿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然而当前,东莞产业层次偏低、产业创新动力不足,现代化经济体系仍不健全,科技创新的驱动力亟待加强。
《东莞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未来东莞要聚焦产业技术需求,构建紧贴世界前沿的技术创新体系。将通过实施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提升高水平研发机构体系能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企业有需求、技术有基础、发展有前景的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支撑产业做大做强。实施工业核心软件与基础软件攻关工程,为数字经济发展打造坚实技术底座。
▲华为小镇
推进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
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
关键核心技术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利器。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有效突破产业瓶颈,才能牢牢把握创新发展的主动权。
为此,《规划》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以及新能源五个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着力解决重点产业“缺核少芯”的问题,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壮大。
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规划》明确了几个重点方向。包括智能移动终端、新一代通信、大规模集成电路、关键电子元器件、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新一代人工智能。
其中,《规划》提出要重点发展智能移动终端,推进“芯、屏、核”等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攻关,加强MEMS传感器技术研发,突破智能终端基础元器件、关键材料、先进工艺技术瓶颈,进一步提升系统集成水平。全面提升产业链创新水平。支持新型显示技术研发。拓展智能终端新领域。
事实上,智能移动终端在东莞的发展已经有了雄厚的基础。年,东莞市智能移动终端集群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先进产业集群。作为国际制造业名城,东莞市智能移动终端产业规模位居全国首位,产业集聚程度全国领先,产业研发创新成效显著。
建设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是东莞承担国家战略和竞争优势塑造的重要环节。《规划》对智能移动终端产业的部署,将进一步发挥东莞产业优势,全面提升产业链创新水平,补齐、强化、拓展产业链,增加新的增长点。
工业软件是东莞智能制造发展的灵魂。但东莞软件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认为,东莞高端工业软件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既懂软件设计又懂工业应用的复合型人才短缺,面临缺乏核心技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同质化竞争严重等挑战。
为此,针对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规划》提出实施工业核心软件与基础软件攻关工程。
具体实施计划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集聚产业链优势企业,组建工业软件创新联合体,集中力量联合攻关突破重大技术瓶颈;积极推动工业软件应用示范,支持工业企业联合优质软件研究机构建设一批面向工业软件研发与应用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技术服务平台;聚焦重点行业,以应用为牵引,加快培育一批优秀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商,逐步建立安全可靠的新型工业软件生态系统;以龙头企业为主要依托,支持龙头企业研发自主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积极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产业创新平台任务。
▲OPPO生产车间
构建新兴产业全链条服务体系
聚焦培育壮大新动能
年5月,东莞规划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目前新兴产业基地进入加快建设和全面实施的阶段。全力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东莞面对未来产业竞争做出的积极响应。新兴产业将成为东莞新的经济支柱,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起到关键支撑作用。
如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如何为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提供战略支撑?
《规划》明确,要构建新兴产业培育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一批设施齐全、技术一流的中试验证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创新发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类平台机构将服务延伸至产业基地,提供创新服务支撑。开展精准科技招商,引进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和企业。
打造新技术应用与迭代升级的示范场景。推进建立医疗器械注册审批及生物领域海关进口快速通道、试行数据跨境流通创新机制,为新技术应用创造更多落地使用场景。积极在重点区域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推进人工智能应用示范。
发展壮大科技服务业。大力发展检验检测、科技推广与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情报与咨询、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运营等科技服务,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科技服务企业,打造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
此外,东莞将重点实施新动能培育工程。按照产业有前景、技术有基础、企业有需求的原则,根据细分领域研发投入强度与支柱企业基础,以新一代信息通信、工业软件、机器视觉、关键电子材料、第三代半导体、医疗器械等产业领域为重点,通过加强统筹规划,以集中力量突破产业核心技术与共性技术为牵引,全力推动新动能培育。
传统优势产业是东莞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在东莞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东莞传统产业正处在关键的历史阶段,既要做大存量,又要做优结构。东莞必须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传统产业领域创新主体创新能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规划》强调要着力推进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发展。引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推进传统产业在生产、研发、管理、仓储、物流等各环节广泛应用数字技术。东莞将针对东莞三大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工程。
▲茶山一食品企业生产车间
针对食品饮料产业,加快自动化、智能化食品生产数字化系统设备的应用推广,支持企业通过数字化管理提升生产的流程化、标准化,通过优化制造流程,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实现精益管理。
针对纺织服装鞋帽业,推进智能工厂(车间)建设,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纺织工业的深度融合,建立信息化集成管理体系。
针对家具产业集群,鼓励龙头企业联合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打造数字化转型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提升家具行业研发、设计、生产等环节协同水平。支持企业对生产线进行改造,试点小批量、订单式生产经营模式,推动企业向个性化定制、模块化家具等新型生产模式转型。加强与智能家居系统配套联动的家具产品智能化设计。
未来的东莞,将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保安全、补短板、强能力、抢先机,着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建立先进适用、自主可控、开放兼容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塑造更多引领性、先发性竞争优势,加快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策划:虞清萍
执行策划:殷昌盛孙本源
文字:记者向连
图片:记者郑志波、镇街供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