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学科优势助推西北农林食科建设双一流

自国家发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名单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围绕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等多项任务,加强自身建设,助推学院整体发展。力争到年,使食品学科达到一流。

学生实验

为了将食品学科打造成世界一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了由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岳田利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学科群,依托国家杨凌农业综合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集成食品学院、葡萄酒学院、化学与药学院优势资源组建,设葡萄与葡萄酒、果蔬食品制造与质量安全控制、营养健康因子与功能食品3个方向。预计到年,使葡萄与葡萄酒方向达到世界一流,果蔬食品制造与质量安全控制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支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达到国内一流。

社会实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年,年,学院在全国率先创办了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学院科研平台众多,拥有5个科研机构、4个省部级认证检测机构,具有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品质鉴定检测、原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资质。

近5年来,学院共承担课题余项,总经费多万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70余项;陕西省科技计划、基金、地方委托及横向合作项目近项。先后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各级科技进步奖16项,技术转让40多项。

食安知识大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坐落于我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年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校85周年暨合校20周年,学校承担着建设中国西北地区农林业、培育农林业专业人才的重大使命,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依据自身优势和“双一流”建设目标,组建了旱区作物与逆境生物学、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农业高效用水和区域水安全、动物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五大学科群。

近年来,学院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上收获颇丰,集聚老中青科研人才,在国内国际评选上频频获奖。

今年4月下旬,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了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选人员名单,学院申请留校的博士研究生汪蓉成功获选。在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汪蓉以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一区SCI论文3篇,累积影响因子达30.13,其中两篇发表在环境光催化领域TOP期刊,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曾获得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国家级)、第九届亚洲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国际会议优秀成果展示奖。

在此之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志刚先后入选“唐氏—康奈尔中国学者”计划及德国“洪堡学者”计划,拟于年期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受聘客座副教授,其后将赴德国人类营养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刘志刚于年获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年直聘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食品营养与生物化学领域核心期刊共发表研究SCI论文17篇。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各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面上项目各1项,同时主持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入选“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

4月上旬,陕西省科技创新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西安召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学波教授主持完成的“特色食物组分营养健康功能发掘与作用机制研究”项目成果获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基础研究类)。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刘学波带领的食品分子营养与健康研究团队,经过近十年的持续协同攻关,发掘了一批特色食物营养功能组分,并开展了相关研究。项目成果在食品科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5项。

科技创新训练项目能够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工作的建设,积极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学院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的目的在于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在校园内形成创新教育氛围,建设创新教育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学院各年级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训练项目,据悉,仅级本科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就有68组,余人次,其中两组为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8组为省级创新训练项目。做到了“全员参与、全院科创”,一些参加科技创新比赛项目的团队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级学生骆诗佳的光催化杀菌性能及机理研究,郑晓营的对辅酶Q0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作用的研究,史旭的就山药超微冻干粉肠道功能与保护作用机制研究等,在学院教师的指导和自己摸索下,均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实验结果。级本科生张永金表示,科技创新训练项目不仅锻炼了实验动手能力,还能接触到一些大型仪器,非常有收获。

除了科技创新,学院还鼓励学生全面深入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三下乡”系列学生暑期实践活动,旨在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生活,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激发创造性,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目前,学院学生已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宣传走访调研团、科学技术帮扶团、创新创业实践团、教育关爱服务团、文化艺术服务团、美丽中国实践团、传统文化实践团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展开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赴河南西峡香菇产业调研小队,深入调研河南省西峡香菇产业,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了解并掌握了香菇的实际生产过程和深加工工艺流程,并同企业人员就香菇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接连斩获校级、省级、国家级“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奖项。学生们还深入社区、企业、村庄,学以致用,服务社会。通过社会实践,锻炼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推进了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切实解决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达到了双赢的局面。

全面深入细致的培养,为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日前,学院第三届食品行业专场人才招聘会闭幕,优秀的学子们如愿拿到了心仪企业的录取通知。今年是学院第三年举办具有较大规模、较大影响力的食品行业人才招聘会,学院还联系多家企业,围绕技术合作、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学生就业等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取得广泛共识。学院立足陕西,联动多家食品院系共同协办,同时加强校企合作联盟,深度合作,围绕专题开展深度研讨,共同推动食品行业发展。

为确保日常教学高效进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着力建设优良学风,严把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学院建立了科学、合理、多样化、注重过程性的课程考核方式,鼓励教师进行多种考核形式和方法的研究实践,并根据学生所在专业性质和课程性质选取适宜的方式,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还开设了食品标准与法规慕课(MOOC)在线课程,学生只要通过网上课程的学习并提交作业和完成相应的考核,就能拿到专业课程的学分,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主讲教师张建新教授表示,学生积极度很高,效果很好,课程多样化能够进一步促进本科生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另外,反转课堂、新生研讨课、生产认知实习、工厂实习等也是该院特色的课程体系。

同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合作举办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该项目是国内“双一流”高校中迄今唯一与美国高校合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前三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满足美方考核要求,第四年赴美学习,两校联合制定国际前沿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完成专业培养方案所要求的全部课程后,同时获得两所院校的学士学位证书。日前,首期学生已完成第一阶段学业赴美。级“3+1”国际班学生通过在校一系列的培养,已展现出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外语水平和思政素养。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年7月,级国际班学生公开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收录外文期刊1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有6篇论文影响因子超过3.0。

学院依托专业学科优势,已经连续举办了4届食品安全知识大奖赛,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食品安全知识大奖赛的举办,旨在围绕“健康中国”战略主题,助力杨凌示范区“食品安全”蓬勃发展,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引导广大食品学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