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公认的“美食大国”,中国在航天员能量餐等食品领域也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多年来,我国航天科研人员对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的吃饭问题,可谓是“操碎了心”。
由于航天员能量餐食品安全要求“零风险”的特殊性,我国科研人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航天食品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当年我国首个载人航天“神舟五号”升空,地面科学家们就为杨利伟准备了20多种类型的航天员能量餐。
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不断地发展,航天员们去太空出差的天数逐渐增加,航天员在空间站的食谱越来越丰富。
食品种类从最开始的20种增至种,而且顿顿不重样,面对中国航天员如此丰盛的伙食,令很多外国人羡慕不已。
而且“太空食谱”也越来越人性化,除了为航天员们准备了百余种食物外,科研人员还结合航天员特点准备了更具个性化的食谱,比如王亚平是山东人,特意给她配置了海鲜。
叶光富来自成都,菜谱相对偏辣;翟志刚是东北人,工作人员给黑龙江人翟志刚准备了他喜欢的东北炖菜。
别看航天员能量餐似乎在整个航天事业中并不起眼,其实,航天员能量餐可是我们探索宇宙、流浪星空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之一,是整个航天事业的基石。
小小的一份航天员能量餐,却藏着很多“秘密”,一起来了解吧!
航天级标准
说起食品安全标准,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那是保障我们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的重要标准依据。
那你知道,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有三个等级吗?
排第三个等级的是我们知道的国家级食品安全标准,排第二个等级的是我国军用食品安全标准,排第一等级的是航天员食品安全标准。
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食品与营养研究室主任陈斌曾说过:“航天员能量餐是我国要求最高的食品”。
航天食品虽然本质上和地面普通食物一样,都是给人体供给营养的,但因为太空环境与地面的不同,对航天员能量餐提出了许多特殊的要求,食品技术标准也更为严格。
这也是航天员能量餐的一个基本原则:食品质量标准高于军用标准和国标。
对航天员能量餐的要求,首先就是要确保安全,不能发生任何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在符合标准的情况下,关键是保证食品质量的一致性,以免航天员食用后出现问题。
这就是航天员能量餐的航天级标准!你是不是瞬间觉得我们普通人吃的食品“不香”了呢?
超硬核科技
航天科技是我国目前研究的尖端科技之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力求创新突破,助力我国载人航天飞得更远。
航天员能量餐作为维持航天员身体所需能量的专业食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航天科研人员对航天员能量餐的研究至今已经有55年的历史,可以说航天员能量餐的发展史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我国关于食品最前沿的科技,其实都蕴藏在航天员能量餐里面。
从配料的选择,到配料之间的搭配,再到研制成成品、包装、运输、冷藏的各个步骤,都要花无数的心思。
首先,航天员食品既要保证营养均衡,又要保证安全健康,还要保证保质期足够长,这些条件加在一起,就需要非常硬核的科技手段支撑。
要知道,航天员能量餐里面是不能添加任何防腐剂的,其他的添加剂也是能不加就不加,难度可想而知。
其次,在失重的状态下,人体要消耗更多的热量,因此宇航员们必须保证每天进食卡路里的热量,才能保证身体正常的代谢消耗。
所以航天员能量餐必须提供充足的能量、以及快速补充人体能量的作用。
飞入寻常家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航天员能量餐已经不仅仅属于航天员专属,很多食品已经逐渐向全民化发展。
这并不是天方夜谭,也绝非痴人说梦。说到底,我们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探索太空而探索,我们任何在航天领域的高科技,都将返还到社会中,造福人类自己。
航天员能量餐的研发需要大量尖端科技作支撑,虽然民间力量极少参与,但其中的关键技术在完成历史使命后,往往成为推动民用食品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像如今在食品行业被广泛采用的真空冻干技术、蒸煮包装技术,最早都来自航天食品。
在生活中,有很多从航天技术迁移过来的东西,比如婴儿用的纸尿裤,最初是为了解决航天员在飞船中排出尿液的问题而设计,医院用的检查乳腺癌的图像算法,最开始也是发明出来用于检测航天员在飞船中的状态。
谁又能想到,跟婴儿、医疗毫不相干的航天,会给这两个领域带来不可思议的变化,就像年前,有多少人见过飞机,现在坐过飞机的人次已经超过五亿人次。
所以说,航天员能量餐,成为普通人的食品,也不是不可能的事,甚至这种趋势已经开始了,市面上已经出现多种类型的航天员能量餐,真正从太空飞入千家万户,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又会给我们国家的食品行业,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民以食为天!这是永远颠簸不破的真理,航天员能量餐就是航天员的“天”,想要飞得更快,飞得更远,除了航天器的发展,饮食也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只有在航天员能量餐上不断突破,能够适应更多的太空中的环境,提供更多的能量,保证航天员的健康,我们的飞船才能够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中飞得更远。
星辰大海,征途永无止境,我们永远热爱,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