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对于一个现代社会而言,粮食安全是基础概念,毕竟只有满足生理需求之后才能从事更复杂的社会活动,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实际上,在当今世界,甚至公认的农业资源丰裕的国家,也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例如巴西候任总统卢拉近日在演讲时谈到,“如果在年任期结束时,每个巴西人都能吃上饭,我就完成了我的人生使命。”
显然,从当前全球人口和农业产出来看,粮食安全并不是简单的农业生产问题,日益表现为社会治理问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当前人类面临粮食安全困境的历史写照。
中国社会告别饥饿的历史并不久远。在消灭饥饿和贫困的过程中,固然有生产力条件改善带来的农业产出增长,与此同时,在生产关系层面,社会稳定和收入分配也起到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一个重要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际上也是解决粮食安全的基本之策。
当前,以中国农业生产养活14亿人口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仅如此,随着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提升,农业生产能力还会进一步增强,“吃得饱”的问题不用太过担心。对于现代中国而言,人们往往更关心如何“吃得好”“吃得健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我国居民食品消费来看,粮食、植物油、肉类消费基本趋于饱和,但是禽类、水产品、乳品、水果消费快速增长。举例来看,-年间,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从10.4公斤增长到13.9公斤,干鲜瓜果消费量从40.7公斤增长到56.3公斤;同期粮食消费量从.7公斤下降到.2公斤,食用油消费量从10.6公斤下降到10.4公斤。这主要反映出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不仅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也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的应有之义。
广东是我国渔业大省,年水产品产量超过万吨,其中水产养殖的比重超过85%。年,广东水产养殖产量为万吨,养殖面积为41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18吨,比谷物平均单产还要高。这也展现了草原森林海洋乃至微生物资源,都可以成为人们的重要食物来源。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上,立足粮食安全,树立大食物观,中国人的饭碗不仅端得更牢,也会端得更好!
作者:胡冰川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
深圳特区报年11月21日A10版
图片来源
新华社
编辑
孙丽敏
主编
蒋琳
监审
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