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指出,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新发展理念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对于推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至关重要。01

“创新”为工程建设质量提升提供了技术保障

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回望历史,创新一直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每一次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世界。环顾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等领域的创新。

审视自我,当前中国基建规模牢坐世界头把交椅,得益于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工程建设在高速铁路、超超临界发电机组、超长距离输变电、超长超深隧道、盾构机制造等领域,技术创新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有的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未来,我国工程建设还需要从应用技术、局部的创新走向基础理论、全面的创新,通过创新来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比如在基础理论突破基础上,实现化工工程建设中最前端的工艺自主创新突破,实现化工产品品质提升。再如,当前建设行业基层劳动力供给越来越紧缺,施工企业必须通过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来应对形势变化,在创新中脱胎换骨,实现高质量发展。02

“协调”是工程建设处理好周边关系的核心原则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理念是指运用辩证法,指导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工程建设过程中,非常注重基本建设程序的合规性,其本质是协调好建设工程与自然环境、与周边相邻建筑物的关系问题。

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可以分为3个圈层。最外圈层是建设项目与自然环境和长远发展的协调,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程序要求多属于此。比如立项前可行性研究中的产品需求预测、办理项目选址意见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压覆矿产资源评估、环境影响(节能)评估等。中间圈层是要求建设项目与周边环境和相邻建筑物之间互相协调。如工程建设许可阶段的办理工程规划许可、易燃易爆项目审批、机场空域安全管理审查、涉及文物保护和国家安全(与保密单位的距离)的审查等。最里圈层是建设项目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和五方责任主体之间的协调,如现行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验收程序,既体现着过程质量控制的思路,也是局部质量和整体质量之间协调进步的有力举措。建设工程与周边关系协调不好,比如浪费了资源(压覆了矿产资源),或者遮挡了其他建筑物的阳光(违反工程规划许可),就很难说工程是高质量。03

“绿色”是工程建设质量工作的时代要求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理念核心是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小康社会的质量。建设工程对绿色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相比较施工过程中的节水节材节地问题,更需要考虑工程全生命周期内的资源消耗问题。建设工程合理使用年限普遍在50年以上,高能耗工程和低能耗工程在全生命周期内的资源消耗差别巨大。每建设一个低资源消耗的工程,都给未来至少50年带来环境友好的社会效益。全生命周期内高资源消耗的建设工程,绝对不是高质量。04

“开放”是工程建设质量提升的有力途径开放发展是党中央站在全球视角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谋篇布局,是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为我所用。过去,对外开放给中国工程建设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项目管理上,鲁布革水电站施工中,日本大成公司与国内施工企业同台竞技,对比之下的巨大效率差距,直接颠覆了国内传统施工管理模式,奠定了我国项目法施工的基础。质量管理上,引进的ISO体系和全面质量管理,对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当前,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到“走出去”和“引进来”均衡发展阶段。工程建设领域要继续引进来,国务院在《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将全面质量管理等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结合中国实际加以改造提升,打造中国质量管理“工具箱”。还要积极走出去,开拓“一带一路”工程承包市场。拿“名片”中国高速铁路来讲,要在相互竞争中,推动中国和发达国家技术标准的兼容互通,乃至标准融合,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倡导的“文明互鉴”提供成功案例,也推动中国工程建设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市场。05

“共享”是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根本目的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真切感受到全面小康带来的实惠和福利,是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关键所在。不同历史阶段,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有着不同的重点,但其根本目的始终是让人民享有更多的发展成果和发展实惠。比如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受制于商品混凝土供应规模小的生产力水平,多层建筑多采用预制楼板建造。预制楼板虽然建造方式便捷,但结构稳固性能、耐久性能远远不及混凝土现浇结构。因此,这一时期工程建设质量管控的重点是结构安全。当时,“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建筑八字方针,即强调了建筑产品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商品混凝土供应充足,并被强制使用以后,建筑结构安全得到根本保证。此时建筑设计建造更强调“以人为本”,即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安全的前提下,着重考虑其使用功能的适用性和舒适性,比如住宅建筑设计建造中的无障碍设施,医院建筑设计建造中考虑患者使用和医生工作的便利性等。质量的定义是客体中一组满足要求程度的固有特性,这组固有特性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新时期建筑八字方针是“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绿色又成为考量建筑产品质量的重要内容。但是,无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内容如何变化,其根本目的都是让人民享有更多的发展成果和发展实惠。五大发展理念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基础上总结提炼出的客观规律,是行动的先导,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经济社会发展是全局,工程建设是一隅,五大发展理念昭示了唯物辩证法在解决工程建设行业具体发展问题上的方法论意义。我们要深学笃用,用好唯物辩证法,推动工程建设行业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普遍要求、绿色成为内生特点、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建设报

总策划:查炎平

责编:程晓丽扫码加入读者群轻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