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作为民生产业,其点滴变化都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影响。食醋、酱油、料酒……越来越多调味品的出现也让消费者更加重视调味品的质量安全与健康。6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轻工消费品质量安全)联合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调味品监管技术)、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食品安全重大综合保障关键技术)举办了监管科技创新助推调味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会上,专家们围绕提升调味品(酱油、食醋等)产品的质量水平、促进调味品产业创新水平与高质量发展展开讨论,通过搭建调味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一体化平台,贯彻与实施调味品行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创新研发更健康、更营养、更安全的调味品产品,推动调味品产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满意的调味品。
安全监管不容忽视
近日,在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中,也有调味品检出微生物、质量指标不合格。其中,5月17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通告中显示,濮阳高新区新习新隆超市销售的标称蓬花食品有限公司委托泰安市东平分外香调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味精,谷氨酸钠检出值为84.2%,标准规定为不小于99.0%,检验机构为驻马店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经基层局调查,该产品涉嫌假冒。据介绍,谷氨酸钠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反映了味精的品质质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GB—)中规定,产品中谷氨酸钠含量不小于99.0%。谷氨酸钠不达标主要影响味精的品质,表明产品鲜味不足、质量不过关。
事实上,调味品的质量安全一直是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