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15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9家单位共同承办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九届年会以线上多渠道同步直播的方式隆重召开。食品科技领域专家学者相聚“云”端,以3大权威报告、19场分专题,共享科研成果,共议前沿问题,共谋发展路径。
孟素荷名誉理事长,孙宝国、吴清平、陈坚、任其龙、谢明勇、单杨等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增权,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余其俊等嘉宾出席大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年会上,首次举行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士授予仪式和中国食品科技进展发布。持续多年的学会科技创新奖颁奖仪式、学生创新活动颁奖仪式、年会会旗交接仪式也在线上举行。
文化滋养
让食品科技有“温度”
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院士在大会致辞中指出,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在诸多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经济的发展承受巨大压力。而我国食品工业在此背景下,依然显示出厚积薄发的实力和蓄力前行的韧劲。食品工业以稳健的发展充分彰显了保民生的重要价值,成为国家经济运行中的“压舱石”。然而也要看到,未知的挑战也为食品产业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他分析指出,一是从农业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逐渐由低端开始向高端延伸;二是发展方式更注重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三是经营方式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对此,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战略思维出发,进行前瞻性思考,以助力我国食品产业快速实现转型升级。
孙宝国理事长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期望,一是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战略升级,是未来食品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聚焦前沿科技、产业经济、国家食物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等四个大方面,从广度、深度、速度和精度上齐发力,做实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二是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食品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目标。要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大力拓展食物来源和渠道,不断强化食品科技创新,构建起多元化、高值化的食物供给体系。三是强化科企对接,打通科研“最后一公里”。科技界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将自己的科研论文真正写在工厂和车间里;产业界要以科学的根基塑造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四是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持续推进公众科普。五是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让科技更有“温度”。他指出,“食品学科属于工程科学,但它不只是实验室、工厂和车间,而还是承载着全国人民对营养和美味的深切期待,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饮食文化。当食品科技工作者用文化去滋养使命,食品科技就有了‘温度’,就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增权在致辞中表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强国的内涵深、纬度宽、层次高,这是发展进程的加速、发展方式的转型,意味着要从数量到质量、从规模到效益、从生产力到竞争力的全面跨越。当前,安徽省食品工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行业组织的鼎力支持。希望与会代表充分利用好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这一交流平台,以合作共赢为宗旨,助力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余其俊在致辞中表示,合肥工业大学近年来利用安徽这一国家级重要的商品粮和蔬菜供应基地的有利条件,积极加强科研攻关和产学研合作,在畜产品加工与健康、粮油加工与贮藏、食品安全与监控、果蔬采后与品质、重大疾病代谢与营养调控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此次年会不仅是我国高校食品领域师生、科技人才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是行业探索新课题新发现的学术盛宴,必将对引导食品学科的新发展、新思路、新作为、新趋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首批会士授予仪式
根据学会《会士条例》,学会首批会士从食品科技及相关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学会的创新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员中产生。本年度授予陈君石等17位院士、专家“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士”。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赞中国食品科技十大进展
首次发布
基于征集到的相关科技进展项目,经过严格的形式审查、同行评议和权威专家评审等一系列程序,遴选出了本年度具有突破性的相关科技进展,形成了“中国食品科技十大进展”。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赞68前瞻思考
指引食品行业未来发展
学会副理事长、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谢明勇院士在“食源性多糖结构表征和生物活性研究”的大会报告中,系统介绍了食源性多糖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强调面对国内外慢性疾病高发态势,合理补充膳食纤维(功能性多糖)对于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谢明勇院士研究团队在食源性多糖结构新理论和相应表征体系构建,以及调节免疫、改善胃肠道功能和调节血糖等评价体系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基于扎实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多糖健康产品开发也获得突破性进展。未来,要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创建针对性更强、更适合多糖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同时也要进一步开展多糖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关系与机制等前沿研究,为多糖健康新品开发提供科技支撑。
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院长任其龙院士以跨界思维,分享了“面向食品功能因子和同系物的分离技术”的新理念与新成果。任其龙院士概述了食品功能因子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离子液体萃取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机理和应用情况。在他看来,对于天然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关键在于创新萃取剂。对于分子结构高度相似且溶解性差等问题,提出构建分子辨识萃取分离甾类同系物,实现了四大类、十余种同系物体系的高效分离。他认为,未来,在食品科学领域,植物中天然成分的综合利用是研究重点,而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绿色、环境友好型提取分离技术,应积极推动其产业化应用。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徐宝才聚焦“肉品品质与‘高低’加工”议题,以徽派特色肉制品为例,深入剖析肉品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并提出破解之道。我国肉类工业的主要“卡脖子”问题主要有高温加工肉制品组织软烂、“过熟味”重;低温冷冻加工肉制品冻融汁液流失大、冻藏品质劣变快;中华传统肉制品高盐高脂,营养健康性差。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通过肉制品高温加工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冷冻及冻藏品质控制关键技术、低盐低脂加工关键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和数字物流体系四个创新点加以把控。他从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应用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肉品品质与“高低”加工科技领域的研究进展。
聚焦重点
精准对接行业需求
大会期间,19场分专题,将以线上会议形式同时召开,邀请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的权威专家、学科带头人、青年科技工作者等近位报告人,围绕食品科技创新、营养健康和高质量发展,从地方特色食品、前沿热点、人工智能与食品大数据、交叉融合、可持续发展等多个角度,共同交流探讨食品技术的创新成果。
托举未来
助力“后浪”勇担科技重任
本届年会上,学会与IFF、盼盼、李锦记、安琪、三只松鼠、科拓恒通、飞鹤等7家食品企业共同主办的七项学生创新活动结果同时揭晓,这些创新创意成果的展现形式,也成为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实践平台。
此外,以“食光有约,共话研学”为主题的第十四届研究生论坛,通过形式多样的分享,为研究生从科研学习、生活、心理健康、职场规划等方面提供指导,同时为食品相关领域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开拓思维的交流平台。学会副理事长、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将为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带来精彩报告。
为青年学子——未来食品研发、法规经理人量身定做讲座内容,将针对食品研发的创新趋势、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和营养标签制作等重点问题进行深入解读,为青年学子未来的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年会期间,还进行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会旗的交接仪式。学会第二十届年会将在年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由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承办,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共同协办。
本届年会引发了食品领域科技界和产业界的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