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财、物都缺乏,中小企业要创新是真的难!多亏有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帮我们走出困境,近两年虽有疫情但转型升级的拳头产品势头不减,实现了年销售额超2亿元和利润翻番。”河南三剑客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小企业,两三年前发展速度减缓急需研发新产品,负责技术攻关的常小静瞄准了功能性益生菌乳制品,但科研设备购置、试验耗材等费用需要投入近万元,企业也缺乏可以从事相关研究的人才,一旦失败损失巨大,了解到三剑客的困难后,漯河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不仅帮其以30多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中科院专家“一直躺在纸上”但缺乏成果转化途径的专利,还借助平台的中试生产线为其做投产测试,“我们企业的生产线规模太大,试验一次要投入10多万元的10吨原材料,但借助平台测试了15次,花费还不到元。”
牵头搭建漯河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只是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服务漯河市亿级食品产业集群和河南省万亿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所以食品工业为背景设置专业的高职院校,学校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价值引领下的食品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在校内建设产业孵化生产基地,“学”打造优势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群,“研”为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服务,“转”通过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服务于主导产业,“创”组织有梦想的师生创新创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熟悉成果转化全流程的食品技术应用人才,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推区域食品产业升级发展。
多方共筑开放式区域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
学校牵头成立了漯河市食品产业知识产权战略联盟、漯河市食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了食品企业技术需求信息库、专利库、成果库,并协同江南大学等9所食品领域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13家专业食品研发机构,建立了国家级食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12个食品研发中心,共同打造开放式的漯河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
推进产学研创对接,服务企业技术需求。平台一头连着高校院所,一头连着中小企业,通过实地调研和咨询等形式,收集企业研发需求汇入食品企业技术需求库,并根据技术领域要求,在专家人才库进行综合比对,确定适合对路的专家,为企业“量体裁衣”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目前已帮助漯河中小食品企业解决各类技术难题近百项,为企业增加销售收入12.6亿元。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即按照增加的产品销售利润,以科研机构、平台、企业2∶1∶7的比例进行分配,目前平台已转化成果28项,丰富了漯河食品产品种类;二是推行食品分析仪器设备共享,投资近千万元引进先进研发设备,并将之开放共享,降低中小企业创新和生产成本;三是开展第三方检测服务,助力提升产品质量,平台成立了豫中南唯一的第三方食品检测认证服务机构,可开展微生物检验、农药残留等多项检测项目,为漯河市及周边多家政府和食品企业提供检测服务。
多维共创成果转化全过程的食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环境
为培养服务区域食品产业升级发展的技术应用人才,学校将食品企业、相关高等院校、研究院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以及孵化基地组织起来,形成了“产学研转创”结合的企、校、科、转、孵多主体人才培养的“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享、基地共用”五共机制,以及成果转化价值引领的全过程食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环境。
共创成果转化激励环境。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工资分配办法和科研激励政策,一是加大对成果转化项目负责人和有突出贡献人的奖励力度;二是鼓励科技人员利用平台设备和生产线开展技术成果产业化;三是把教师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培训服务等列为职务晋升或职称评聘的重要指标,重视成果转化工作所占的评价比重;四是规定学生参与的成果转化项目可转化为相应学分等。
共创成果转化学习环境。学校建立了食品企业技术需求信息库、食品产业专利库、高校科研院所成果库,将食品企业技术研发和企业升级等创新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通过小试车间、中试车间和标准化生产车间进行转化。同时,与多家企业共建涵盖成果转化全过程中关键环节的11个产业学院,如根据食品类别与大匠烘焙工厂、大树食品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建中试产业学院,根据食品成果第三方食品检测认证服务机构的检测建成了中标检测学院,根据食品成果推向市场需求建成了双汇商业学院和京东电商学院等,从而为学生创设了完整的成果转化学习环境。
共创产业孵化实践环境。学校现有8个产业孵化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31个小试车间、20个中试车间、10个标准化生产车间,能够实现将通过评估的众创空间孵化项目和研发平台成果转化项目落地投产。同时,还建有沙澧众创空间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并以行业企业引领创业、教师带头创业、学生融入创业为机制,为师生创设真实的产业孵化实践环境。学生通过在小试—中试—标准化车间及转化成果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体验真实的生产环境,从而提高自身进行成果转化的能力。
多元共建成果转化全过程的食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深度挖掘食品各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广大学生深刻认识食品工业发展对于提升粮食附加值和促进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有效解决了思政教育与食品产业相脱节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学食品、干食品、爱食品,将推动食品产业发展作为新时代食品人的责任与使命。
成果转化项目课程。按照“课程理论知识融入项目实践、成果转化与企业需求融入项目课程、企业人员融入教学活动、生产性实习融入教学过程”的思路,根据食品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过程,整合公共研发平台和食品企业资源,学校构建了“研发创新→成果转化→检验检测→孵化生产→进入市场”的成果转化项目课程体系,并形成了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
成果转化项目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建成了87个共享实验实训室和90个互联网智慧教室。不同的产业学院基于自身特点与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各有选择,如双汇商业学院主要采取案例教学,双汇集团提供企业案例,将双汇先进的技术、工艺、管理理念等带入课堂;大匠烘焙学院主要采取项目教学,在项目选择上除基础产品项目外,还会增加市场上最新出现的产品项目;中标检测学院将理论课程以外的所有课程全部安排在实验室中进行,按照企业内部的真实工作状况开展轮岗学习,进行实际操作,真实检测市场上采集的各类样品。
成果转化教学评价。在成果转化价值引领下,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在教学设计的审定中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质量评价标准”中设置“成果转化价值引领”观测点,形成了基于服务创新和成果转化价值引领的“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评课、专家评质、企业评人”的五评制度。
就这样,通过筑平台、创环境、构体系,学校“产学研转创”实践7年来培养了2.6万余名毕业生,科研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明显,授权专利项,实施科技咨询服务次,推动多个产品项目落地并走向市场,帮助中小食品企业解决各类技术难题多项,直接为企业增加销售额13.5亿元,实现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从被动对接产业生产到主动助推产业升级发展的转变,找到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助推我国产业从低端走向中高端的一条有效路径。
(作者詹跃勇系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邓泽民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年12月21日第7版
作者:詹跃勇邓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