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有疑问,香肠里没有肉是拿什么做的?奶茶里没有奶为什么会有奶味?大虾里打的胶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做的皮冻只有在冬天才能成功,而商家的皮冻在高温下也不会化。
记得小时候去农村吃席,农村遇到婚丧嫁娶这样的事情会在自家的场院支起炉灶,老师傅现场做出各种美食。当时的烧菜师傅确实有手艺,烧菜全凭火候和一把盐做出来的味道和下馆子吃的一样。
后来调料开始增多,有了味精和13香。13香属于天然调味料,是由十几种天然调料,经过粉碎、研磨混合而成。味精则是经过化学提纯,它是一种晶晶亮半透明的颗粒。有关味精是否对人有伤害,一直众说纷纭,现在我们知道它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
味精谷氨酸钠是一种钠盐,过量使用会影响钙、钾、镁的吸收,从而产生心悸头昏的症状。
和味精同时出现的还有糖精,糖精和糖就毫无关系了。它是从煤焦油里提炼出来的,但小时候我们也吃,因为它是蹦爆米花时必不可少的调味料。
以前一到寒暑假崩爆米花的就来了,苞米得我们自己准备,带一缸苞米再带几毛钱到街角去排队。
和糖精同时出现的还有香精,香精是食用香精,我们小时候吃的冰棍儿、汽水都是用香精勾兑的。这种香精在市场上就可以买到,所以后来家里的大人就用香精、白糖、醋、小苏打给我们做汽水。我们自己做的汽水,往往会比汽水厂的汽水香精的味道会重一些,因为量不好掌握。
在那个年代食品工业的集大成者就数方便面了,那时候我们吃的都是天然食品,偶尔来一个工业产品,那诱惑力还是蛮大的。
我记得我三姨家的表弟小时候人非常聪明,就是不爱学习,我三姨就跟他说,这学期你要是能考全班第一或者考个双百,我就给你买一箱方便面,结果我表弟就真的考了个双百。
如果我们现在买一箱方便面,能从年头放到年尾,但在当年,也就几天的量,不用煮,就是干嚼都能嚼几袋。
后来我们这批小孩都长大了,可以挣钱,支配自己的工资了,于是我们就放飞自我,吃一些以前家长不让吃的东西,比如没有肉的烤肠,不知道被什么药水泡发的鱿鱼,不含奶的奶茶,注胶的大虾,一煮就空壳的螃蟹。
这两年由于特殊的原因,我也在网上买菜,网上的菜一般比菜市场的便宜,尤其是肉类,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都很便宜,而且肉质细腻。
像我们在菜市场买的牛肉,在家至少要炖两个小时,才能炖烂。而在网上购买的牛肉炖上半个小时就已经稀烂了。还有网上购买的猪肉,简直到入口即化的程度。这么软糯的猪肉,家里的老人是十分喜欢的,因为她的牙口不太好,但我们年轻人还是喜欢传统猪肉的口感,有嚼劲。
这几天看辛吉飞的视频,感觉我买的肉,应该是做过处理的。正常的食品添加剂,我不反对,因为我自己也用。
东北在冬天会腌酸菜,酸菜的腌制,很难控制,温度控制不好就会滋生细菌,所以在腌制的时候,我们会按比例放一些苯甲酸钠。苯甲酸钠是防腐剂只需一小包,就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的滋生。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我们个人为了自己自身的安全,都会严格按照标准去添加。但除了我们个人之外,其他的各级商家、小商小贩、路边摊、酒店、餐馆、食堂,他们会不会按标准去使用?有谁来监管?有没有有效的检测手段呢?
——藏甲——
#食品添加剂的科技与狠活#调味料有几种?80年代美食与年有何不同?我们的口味为何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