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陕西林业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关键之年。系统推进生态建设,就是全面增加民生福祉。
一、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是造福人民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央关于生态文明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生态文明建设的民生本质,升华我们对林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总的讲,就是林业工作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融入全局工作、发挥特殊作用,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为老百姓谋福祉。
图纪存新
全局观念看林业——生态是基本的民生。人的生存发展,必须依靠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就是生态产品。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生态的内在统一。以前注重物质和精神双财富双文明,现在是三个财富三个文明一起建设一起收获。
林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林业发展关系到人类生存、社会生产和群众生活。可以说,人类的生产生活从来就离不开林业。“树叶蔽身、摘果为食”和“钻木取火、构木为巢”,生动描写了先民们是如何依靠森林来生存的。今天,我们住的房子、用的家具、吃的食品、穿的衣服等很多都取材于林业。林业横跨一、二、三产业,可以生产出与人们衣食住行紧密相关的10多万种产品,同时林业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是现阶段最适合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
底线思维看林业——生态兴则民族兴。全球遇到三个麻烦:生态恶化、气候变暖、能源短缺。世界遇到三大难题:荒漠、酸雨、升温。中国遇到三个问题:雾霾多发、水土污染、食品安全。严峻的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紧的约束、最严重的短板,是绕不过去的坎,生态质量的恶化,让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打了折扣。“一手拎着钱袋子、一手提着药罐子”的日子不是真正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强调,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生态产品生产及生态服务能力,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决定着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图吴天文
发展眼光看林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社会发展要兼顾经济利益、生态利益,经济利益有长短期,生态利益分有形无形。
有形生态利益好理解,就是发展林业产业壮大林业经济。习总书记题词: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陕西林业要美一方国土,富一方百姓,一片林子美一方国土,木油秦香促进一方健康。让一片林子三份收益:生态收益、土地收益、工资收益,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无形生态利益长期被忽视。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只有“凝结着人类劳动的产品”才具有价值,所以传统上我们认为只有农民种了粮食、工人生产了产品才是创造价值。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飞跃,今天,要牢固确立“提供生态产品也是发展”的思维方式,能提供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舒适的环境、宜人的气候等生态产品,也是创造价值,也是收益和福利。
经权威机构评估,陕西森林资产总价值达到4.65万亿元,人均森林财富12.45万元,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亿元/年,相当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0%。评估报告指出,全省森林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生态效益)中有约35%为当地受益,约40%为全国受益,约25%为全球受益。在可预见的将来,一旦实施生态资本交易,将充分体现出生态产品本身的经济价值,绿水青山就是天然的金山银山。
图吴天文
共生理念看林业——珍惜生态就是珍爱自己。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不是伴生次生。中国文化一贯倡导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理念,体现了人尊重和保护自然,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的系统发展思维。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告诫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感谢生灵,为我们带来生命的延续;感谢科学为我们带来文明的尊严。要充分认识到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生态文明不仅强调处理好人类自身的关系,还强调处理好人与自然——动物、植物、大地、河流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关系,不仅要爱人,还要爱一草一木、一鸟一兽。
历史角度看林业——回归自然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健康是幸福之本,健康才是最大的民生福祉。中央十八届五次全会提出了健康中国,这一全新的概念。建设健康中国可以实现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双丰收,也为生态惠民带来新机遇。
在危害健康的环境里数钞票,不是文明进步的发展观。目前生态系统的退化损害了人的福利,我们出现了一个悖论,一方面努力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大家置于有损健康的环境,不得不医院。
现代科学已逐渐证实,森林及其资源禀赋对人体心理与生理健康的有重要的治疗康复和养生保健功效。随着居民经济收入的提高与回归自然需求的增加,人们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