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地上的星火”,讲好益生菌的科学故事
今年是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第三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公众的健康需求凸显,对益生菌等具有健康“基因”的食品原料的 据了解,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长期以来重视青年人才培养与科普工作,自年开始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机构携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生创新活动,参与高校遍布全国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学会于年与科拓生物携手举办的首届益生菌科普知识竞赛,将人才培养与科普两项重要工作有机结合。作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年的六项学生创新活动之一,第二届益生菌科普知识竞赛不仅是对益生菌科普的延续,更是对人才培养的坚守。今年的竞赛吸引了众多参赛高校老师和学生的 以培促学将人才培养与科普工作有机结合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邵薇在致辞中表示,在校大学生是中国食品科技的未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长期以来 “敬畏科学、热爱科学、实践科学,立志做大地上的星火;学习科普、热爱科普、坚持科普,做有情怀的科普生力军。”邵薇作为一名80年代的食品人在活动中和青年学子们分享了自己的理念。她谈到,70多年间,我国社会经历了从贫饥、温饱、小康到安全健康四个需求阶段的快速变迁,食品工业也实现了从满足温饱到营养健康的转型,我们的食品学科,也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全球论文发表量和专利申请与授权数双获第一的艰难蜕变。这其中凝结着一代又一代食品人的艰辛和汗水,他们就是“大地上的星火”。如今,以解决全球食物供给、资源环境、质量安全、营养健康、饮食方式和精神享受等为目标的未来食品发展正火。新的发展阶段赋予了食品人新的责任与使命,需要热爱食品科学的青年一代肩负起艰巨的未来使命,以创新活力为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邵薇指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近年来明显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谣言传播的“重灾区”,“油、盐、糖”被妖魔化,对加工食品的“傲慢与偏见”,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与挑战。消除谣言,提高认知,需要青年学子们怀有热爱食品、敬畏科学之心,以专业之力,向老百姓讲好食品科学的故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作为食品科技工作者的家园,将会搭建更多学习、交流和实践的平台,助推青年学子的健康成长。
“正因有大家在科研与知识科普上持之以恒的努力与付出,我国益生菌行业的整体发展才有了今日之盛况。”北京科拓恒通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晓军在致辞中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参赛高校的师生表示感谢。他介绍,科拓生物与学会携手举办此次科普竞赛,是希望通过切实的行动来共同推进益生菌的科普知识;希望大学生们用新方式、新创意,将晦涩难懂的科研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传递给更多人。他表示,益生菌科普,需要大家的长期坚持与付出,这不仅可以来自于专家、行业从业者,也可以来自于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对益生菌感兴趣的朋友们。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持续不断地将科学信息传播出去,市场上的虚假、错误的信息才会无立足之地。由此,益生菌行业才会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坚持做正确的科普,营造良好的益生菌市场环境,也是每一个对社会极具责任感的益生菌企业的选择。科拓生物愿意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这样的专业机构一道,携手学者专家们,为益生菌科普贡献出一份力量。据了解,作为“中国益生菌第一股”,科拓生物自年成立以来,为提供更适合国人健康的“中国菌”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坚持自有原创菌株的发现和保藏,现已建成亚洲最大的乳酸菌菌种资源库,所生产的益生菌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及农业等多个领域。
活动主办方在会上介绍了本届竞赛活动的亮点。活动将呈现平台升级、活动丰富、板块增加等更多亮点。一是竞赛平台升级。全新的平台设计,将带给参赛学子们新的体验。二是活动丰富。40所参赛高校将组织丰富的益生菌科普知识竞赛系列活动。三是科普趣味性增强。如海选期间增加了“每日‘益’练——益生菌科普知识小测试”板块。四是开设线上课堂。将通过竞赛平台定期推送益生菌科普讲座视频课程。
“院士开讲”呼唤更多学子加入到益生菌科研和科普队伍中
值得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大科学家投身到科普工作中,“院士开讲”成为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点。“益生菌是活菌,是活的微生物,足量摄入后对宿主健康有益;后生元是死菌,对宿主起有益作用的灭活菌或菌的成分,而益生元则是活菌的‘食物’。”专注于益生菌研究20多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陈卫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益生菌、益生元和后生元之间的区别、功能及产业应用。
陈卫院士介绍,人类对益生菌功能的研究历史已有逾百年,益生菌的传统功能包括调节菌群平衡、提高免疫及润肠通便等。而益生元的生理功能在于“调节肠道菌群”,如促进有益菌生长、减少肠道内气体产生等。此外,后生元具有调节胃肠道、免疫系统及代谢系统的功能。科学界对肠道微生物的不断认识,推动益生菌的研究持续深入,益生菌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干果、糖果、烘焙产品及特医食品等“益生菌+”食品不断出新。而低聚果糖等益生元在我国多以“食品添加剂”或“新资源食品”的形式获批使用。后生元也已应用于食品、药品等多个领域。陈卫表示,植物乳杆菌ST-III、植物乳杆菌CCFM、干酪乳杆菌Zhang等都是我国自主筛选和研发的菌株,均已实现产业化应用。他希望同学们加入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研发队伍中,夯实科学基石,推动我国益生菌行业高质量发展。
分享经验“参赛的过程,也是自身快速成长的过程”
上届科普竞赛优秀组织高校代表、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田洋分享了如何在学校高效组织竞赛活动。他表示,在上届的科普知识竞赛中能够取得一些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一是前期宣传充分:制作了系列海报及照片,张贴校园公示栏,并在校园设点宣传。充分且深入的宣传,让全校多人报名参赛。二是开展专题讲座和交流会,持续进行宣传;三是举办团体赛,扩大影响力。在团体赛中,有12支队伍参赛,多名学生观赛。四是组织专项培训。如组织参赛小组学习视频制作等。
“参赛的过程,也是自身快速成长的过程,个人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上届竞赛活动获奖团队代表内蒙古大学赵飞燕同学分享了获奖经验。在她看来,首先,要在赛前做足准备,如组织科普讲座、线上答题等。通过线上答题活动,再组织同学参与答辩,并由此选出参赛小组。赵飞燕表示,在参赛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合作共赢的内在含义。团队成员优势互补,经常进行头脑风暴,确定科普视频制作方向。在宣传方面,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在课间、餐前进行宣传。她建议,参赛团队中可吸纳不同专业的成员,这样可以开拓思路,有可能获得出乎意料的效果。上届竞赛获奖代表们的精彩分享,让今年的参赛高校了解了如何更好地组织和参与竞赛。
启动会上,还特别设置了互动答疑环节。专家们分别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针对益生菌标准建设问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徐进研究员介绍,益生菌相关标准体系建设正在不断完善。刚刚发布的《食品用益生菌通则》团体标准以我国相关科学共识为科学基础,同时也借鉴了国际标准法规及权威指南的重要科学结论。该标准对食品用益生菌的基本要求、菌株水平要求、生产过程要求、技术要求、贮存和运输、在食品中的应用及标签标识等内容进行规范,在与国际标准法规建设接轨的同时,满足了现阶段我国益生菌行业创新发展的需求。对于“益生菌如何实现工业化生产”的问题,刘晓军表示,在益生菌的工业化生产中,要经过培养基配料、菌种活化、发酵、收集菌体、冻干等多道工艺。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菌株都具有自身的特性,要据此配制合适的培养基。此外,惟有了解不同菌株的特性,制定不同的工艺和设备,才能保证益生菌在产品中具有活性。如科拓恒通的许多生产设备都是根据自身的工艺需求定制的,而且在自动化工厂设有多个控制点,以更好地保持益生菌的活性及其在不同食品中的应用。刘晓军表示,希望更多同学加入进来,通过实习能将理论更加透彻地理解,实践才能发挥更好的能力,推动益生菌产业的发展。
此次活动中,多位院士及专家对此次活动表达了殷切期望。陈卫院士表示,此次竞赛的举办,旨在激发同学学习热情,帮助大家了解益生菌产业。希望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竞赛中来,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教授表示,益生菌研究的不断深入,推动了产业的发展。我们要筛选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种,希望更多同学参与到益生菌科研与科普的队伍中。(本报记者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