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身为“网红”的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的言论再次引发热议。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他直言:“考进太原理工,不亚于考进清华北大。”该言论一出,立刻被众多自媒体、短视频截取、转载并引发广泛讨论,但很少有人去听他完整讲了什么。
和所有“网红”一样,在互联网上,郑强已经成为一个符号。性格耿直、敢说真话、“接地气”、金句频出是他身上的标签。
年,在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任上的他前往位于西南一隅的贵阳,出任贵州大学校长;年,郑强离开贵大,回到浙大。年4月,在即将退休的年龄,郑强再次奔赴中西部,出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过去十年间,郑强在中西部地区高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
日前,围绕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郑强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采访中,他依然言辞犀利,谈至兴浓处情绪激昂,声音会突然变得洪亮。和网络上被符号化的形象相比,现实中郑强更加务实,对当下教育的很多问题,他直言:“不要矫枉过正。”
郑强与研究生们在一起。图/受访者提供
“把地方服务好,就是好大学”
中国新闻周刊:在太原理工大学,你提出“太原理工姓山西”;此前在贵大时,你也提出过“贵州大学姓贵州”的办学口号。中西部大学应该如何更好地与地方发展共振,服务本地?
郑强:在贵大时,我就创立了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大数据与信息学院和其他有地方特色的学院等。到太原理工后,根据山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倡导并组建了若干新的学院和专业,如新增了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目前正在酝酿建立单独的文物和博物馆学院。
但太原理工建立的文物专业和北大等有传统积淀的大学不同,太原理工要充分结合自己化工和材料的特色。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中国文物修复使用的粘接剂几乎都是进口的,因为用得少且不赚钱,所以没人去研究。近期,太原理工就设立了一个文物修复专用粘接剂研发项目,我主持攻关,这就是我们的学科突围方式。太原理工的文物学科方向今后要朝着文物防渗漏、防水、防坍塌、防风化这条路发展。
另外,太原理工还结合当地煤炭产业的需求,创设了很多新的方向,比如矿山5G技术、矿山智能机器人等。我来到这里后开始研发一种防止矿山空洞化、坍塌的快速冲堵材料。该材料可以快速固化,将采空区迅速填充起来。别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