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孙燕明)近年来,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益生菌类保健食品主要的保健功能就是增强免疫力,因此快速进入千家万户,线上线下销售量均名列前茅。益生菌类保健食品迎来发展黄金期。
对使用菌种严格管理
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咨询服务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鹤松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说,益生菌类保健食品使用菌种必须是监管部门发布的可用于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的菌种,而且具有充足的研究数据和科学共识支持其具有保健功能。按照相关规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名单》《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以及监管部门已批准的新食品原料中的益生菌菌种均可用于申报保健食品。
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提出,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系指能够促进肠道菌群生态平衡,对人体起有益作用的微生态产品。益生菌菌种必须是人体正常菌群的成员,可利用其活菌、死菌及其代谢产物。益生菌类保健食品必须安全可靠,即食用安全,无不良反应;生产用菌种的生物学、遗传学、功效学特性明确和稳定。该规定还明确,活菌类益生菌保健食品在其保质期内活菌数目不得少于cfu/mL(g)。所用益生菌菌种在其发酵过程中,除培养基外,不得加入具有功效成分的动植物及其他物质。
我国早在年发布了《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名单》,名单包括两歧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嗜热链球菌、罗伊氏乳杆菌。
年至年,原卫生部先后发布《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分别含21个菌种和4个菌种的6个菌株。年,《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施行后,又陆续审批公布了16个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和8个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株。
今年8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进行了更新,对名单中部分菌种分类和命名进行调整。对名单中涉及菌种分类和命名调整的菌种,设置两年过渡期。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吴崇明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有关国际权威组织对部分益生菌菌种和菌株的分类学地位和拉丁名称进行了调整,并在相关国际食品和贸易领域广泛使用。此次国家卫生健康委对益生菌菌种进行更新的主要依据是国际科技界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微生物分类学中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与益生菌国际通用分类学保持一致,便于公众检索查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确保食用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名单中部分菌种的表述具体到亚种。因为细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菌株特异性,相同菌种的不同亚种和不同菌株,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可能相差很大。
差异化竞争成为决胜关键
年,原卫生部批准我国第一批59种保健食品,包括昂立一号口服液和高博特盐水瓶生态口服液,开创了我国保健食品审批制的先河。目前,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显示,以益生菌为主要原料的国产保健食品的获批数量约有款,包括经转让技术注册获得新批准文号的产品。
目前,益生菌保健食品功能主要包括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力、润肠通便,促进消化、对胃黏膜有辅助保护功能等;主要剂型包括口服液、粉剂、胶囊和片剂。
王鹤松表示,年,我国益生菌市场规模为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千亿元,近5年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以上。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益生菌市场规模将以每年12%—18%的速度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益生菌类食品市场快速发展,受到众多消费者的追捧。究其原因主要是,公众已不满足仅从食品中获得能量,还有营养、功能等方面现实和潜在的健康需求;食品科学领域对益生菌的研究不断深入,很多科研成果已经在食品研发和生产领域得到应用,为产品提供了更多更扎实的科学基础;社会各界对益生菌的科普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使消费者对益生菌有了越来越深入的认知,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