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挑选酱油时,要看清楚5个字眼

“天呐,你还在用饺子蘸酱油?”“生吃酱油,容易得肝癌,这可不是唬人的!”......最近关于“酱油和肝癌”之间的话题又被诸多网友拿出来冷饭热炒,有的人大张旗鼓地将各种酱油与肝癌联系的文章四处分发,而有的人则是嗤之以鼻,毕竟自己这么多年都是吃着酱油过来的。那么生吃酱油会得肝癌这个说法,究竟是打哪儿来的呢?

酱油中的致癌“嫌疑犯”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冠生为这几种“嫌疑犯”洗脱了嫌疑。

1、嗜盐菌

酱油内可能存在嗜盐菌,并且它可以在酱油内长期存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被嗜盐菌污染过的酱油,一旦使用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腹痛等症状,但是却和肝癌之间没有太大联系。

2、黄曲霉素

有些人认为酱油内的黄曲霉素会导致肝癌发生,这一点也是不科学的。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无论是烹调酱油还是餐桌酱油,黄曲霉素B1的含量都不能超过5μg/L,在日常一定要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酱油。

3、4-甲基咪唑

酱油内含有4-甲基咪唑会致癌?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种物质存在于酱油内添加的焦糖色,采取某些工艺生产的焦糖色内会存在少量的4-甲基咪唑。

并不是所有的酱油内都会有这个物质,即便是有的话,也是非常微量的,每天从酱油内摄入那么点4-甲基咪唑是完全无须担心的。并且,4-甲基咪唑会致癌只在动物实验上观察到,并没有证据表明这个物质会导致人类患上癌症。

4、亚硝胺

不少人认为酱油和唾液内的亚硝酸盐混合后会产生致癌物亚硝胺,理论上亚硝酸盐是会和胺类反应生成亚硝胺。但是这个过程非常依赖二者的量,所处环境的稳定性和某些微生物的存在。只要不是大量摄入亚硝酸盐,就不需要担心会生成亚硝胺的问题。虽说酱油内的这些“嫌疑犯”都被洗脱了罪名,但是也需要警惕!不是所有的酱油都适合食用。

真正不能吃的,是这种酱油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对酱油和食醋的质量安全加强监督管理。

公告中指出,不得再生产销售标示为“配制酱油”“配制食醋”的产品;严厉打击使用工业盐、工业醋酸等非食用物质生产食品的违法行为。这也就是说,以后“配制酱油”不得叫酱油。而这种所谓的“配置酱油”究竟是啥?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副教授王浩介绍:配置酱油是指的以酿造酱油为主体,加入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物质配置而成的酱油。

这类酱油在生产过程中用酸水解植物蛋白进行配置,一旦出现工艺不完善的情况,会造成氯丙醇污染。因为酸水解蛋白质内含有脂肪杂志,在高温下会产生甘油氯化物,传统方式酿造的酱油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

氯丙醇具有急、慢性毒性作用,并且还有遗传毒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以及致癌性。并且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还会使用动物毛发进行配置,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物三氯丙醇,食用后会给身体带来非常大的危害。

酱油虽说常见,但是在购买时也需要注意,不要选到一些不合格的产品!

挑选酱油时,要看清楚5个字眼

1、“酿造”优于配制

国家规定酱油产品都需要在标签上注明是酿造还是配置的,酿造酱油是由大豆经过发酵制成,其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而后者则是用水解蛋白液调制而成,制成的酱油品质差营养低,还会给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2、“佐餐”比烹调卫生

佐餐酱油指的是可以直接入口食用的,如凉拌、蘸食时可以直接食用,这类酱油的卫生要求很高、而烹饪酱油则适用于做菜时食用,不建议直接生吃。

3、“小麦”比麸皮香气浓

酱油主要是大豆、豆粕为主要蛋白质原料,小麦和麸皮为主要淀粉原料。一般来说用大豆还是豆粕对酱油的质量影响不大,但是和麸皮相比较,小麦内的糖类物质更为丰富,在后期发酵中有更浓的香气,味道也会比较醇厚。

4、“高盐稀态”优于低盐固态

低盐固态的发酵温度较高,制作周期一般在28天之内。这样的发酵方式成效快、产量高,是大多数厂家会使用的方式。

高盐稀态发酵的温度比较低,且发酵周期较长、产量较低。这种发酵方式可以让原料得到充分发酵,合成更多香味物质,酿造出的酱油味道更加醇厚,并且营养物质也会更丰富。

5、“氨基酸态氮”含量高的好

酱油内的核心元素就是氨基酸态氮,这个数值越高的酱油鲜味越浓,品质也就越好。

酱油是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想不要在食用选择上还有这么多学问,在日常选择酱油一定要注意甄别哦!

参考资料:

[1]《买酱油时看清这几个字眼,你就是最会“打酱油”的人》.生命时报..1.9

[2]《什么是“配制酱油”“配制食醋”?食用后有何危害》.科技日报..7.3

[3]《天啊,生吃酱油能得肝癌?!》.健康之家.马冠生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72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