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随着科技与食品产业的深度融合,3D打印食品、人造食品、宇航食品、微生物食品、纳米食品将摆上餐桌!12月5日,年岭南科学论坛之现代食品工程与营养健康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刘耀光,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指委主任金征宇教授,浙江大学食品科学教授叶兴乾,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永华,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杨杏芬教授,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主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李来好研究员,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韩冬雪博士等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指委主任金征宇教授在题为《我国的食品产业与未来食品》的报告中指出,随着食品工业连续多年平稳增长,我国食品工业已成为制造业的第一大产业。据数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规模年均增长6%,至年达到12.1万亿元,呈现出“增长趋缓、效益提高、结构优化”的格局。同时,食品工业利润持续上升,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年上半年全国食品行业营收达亿元;全年食品工业利润总额.1亿元,同比增长6.8%。
不过,我国食品行业同样面临着“资源供给、环境生态、安全保障、可持续发展、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等多重挑战。当前,我国食品工业仍以劳动密集型的粗放生产为主。“虽然我国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但仍是发达国家的4-5倍。”金征宇表示,如何抓住“我国经济新常态、新技术革命兴起、消费需求转变、社会发展与变迁”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发展“个性化营养、新型的食物、营养强化、特膳食品、3D打印食品、人造食品”等未来食品将成为食品工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