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品加工机械竞争格局
我国食品机械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有了实质性的发展,而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加快,我国经济崛起,食品机械产业与食品加工生产产业相辅相成,食品机械产业的规模得以迅速扩大。但我国自主生产的食品机械以中低档为主,高科技核心技术方面仍依靠引进国外技术,而且我国的食品加工相对于国外更具特色和多样性,对食品机械的要求更高,目前,我国食品机械已进入结构调整的发展时期,未来食品机械产业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一,全球竞争格局。从全球范围看,食品加工机械装备行业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寡头垄断”特点,即存在少数具备明显行业优势的领头企业,这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开拓并制定出了行业的标准,而市场内的大部分其他企业则根据这些“标准”分别布局和发展。总体看来,食品加工机械装备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欧洲,包括德国GEA/APV,瑞典TetraPak、Alfa-lafa公司等。
第二,国内竞争格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对于食品加工产业需求的逐年增大,我国食品加工市场呈现出明显快速增长趋势。一方面,国外食品加工机械装备巨头纷纷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投资规模与销售力度,凭借其在资金、人才、设备、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优势,占据了国内高端食品加工机械装备的许多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经过数十年的开拓和积累,我国食品加工机械装备行业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研发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中高端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食品加工机械装备制造商。尤其在一些中国特色食品加工领域,我国企业的研发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企业盈利能力均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食品加工机械装备行业集中度较低,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产品,多数食品加工机械装备品种的稳定性、生产规模化与集约化程度较低,低端食品加工机械装备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2、包装机械竞争格局
国内包装行业内外资企业竞争激烈,但行业集中度正逐步提升。海内外高端包装设备市场仍由海外知名企业主导,其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我国高端包装设备市场以及世界包装设备市场,由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制造业发达国家占据了主导地位,以利乐、克朗斯、博世、KHS等为代表的国际知名包装设备企业,通过提供大型、成套、标准化、高精度、高速化的单机设备和智能包装生产线,占据高端包装设备市场的主要份额。国内包装设备企业大多规模较小,永创智能等代表企业开始逐步通过技术追赶实现突围。
从收入规模来看,由于受到资金、技术、人才、经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国内从事包装设备生产的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目前国内包装设备企业中年收入超过10亿元的仅有2家,大量包装设备企业收入规模不足亿元。根据营业收入排名,永创智能的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保持智能包装生产设备行业龙头地位,收入规模超同行业最大的竞争对手2倍以上,规模优势进一步拉大;从业务领域来看,国内多数包装设备企业业务范围多集中于前道包装设备或后道包装设备单一领域。目前只有永创智能等少数龙头企业在前道、后道设备领域均有覆盖。
3、食品包装机械重点区域分布
食品装备产业总体较为分散,缺少大型集群。行业细分领域及产品类型众多,食品工业发达地区也是食品加工机械企业聚集地区。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广东、辽宁、北京和河南等省市占全国企业总数60%以上。国内重点城市包括上海、广州、无锡、杭州、温州、宁波、苏州、北京、河南漯河(粮食加工设备)、山东诸城(包装和杀菌装备)、青州和安丘(酒类灌装装备)、泰安和威海(酒类前处理装备)、青岛(包装装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