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食药同源加大科技创新

北京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 http://m.39.net/pf/bdfyy/

今年7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谢明勇将他唯一的院士工作站“落户”到了江中食疗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共青城食疗食品制造基地。这里,距他从教的南昌大学食品学院车程80余公里。

“我们学术团队与本土地方企业长期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主要致力于促进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营养学的结合,依据‘食药同源’标准,将现代食品制造工艺和制药工艺技术融入产品研发,以企业需求和食疗产业健康发展为导向,助推健康中国战略和大食物观背景下我国食疗产业高质量发展。”身为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谢明勇告诉记者。他任职的实验室,是我国高校食品科学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也是在今年7月,“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正式发布,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位居全球第7,这意味着南昌大学食品学科已经进入了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胸怀世界、心系家国、眼睛向下”,对谢明勇领衔产学研的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师生们而言,这早已是共识——立足国际前沿,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直面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难题,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把优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通过提升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的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同时通过食品科技让百姓吃得更健康,这是我们‘食品人’的天职。”谢明勇说。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里,一组由电气控制箱和各种金属管路、阀门、玻璃器皿等构成的复杂机器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模拟人体胃肠道消化酵解装置,可以帮助我们观测、探索各种食物、活性或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后的消化与酵解情况。”实验室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胡婕伦博士说。

胡婕伦介绍,江西目前还有大量“食药同源”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为了能有效开发这些资源,她和同事们一起围绕江西特色“食药同源”食材(如车前子、青钱柳等)中的活性多糖及其健康产品开发开展了研究,结合现代食品加工工艺,开发出系列改善胃肠道健康新产品,成功进入市场,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大大促进了江西“食药同源”食材的有效开发利用,助力地方经济建设。

南酸枣树是广泛生长在江西丘陵的一种落叶乔木,它的果实甜酸,既可生食、酿酒,也可加工成酸枣糕。年,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刘成梅教授团队深入赣南老区,与江西省崇义县的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启动了“南酸枣优质品种选育和现代化加工关键技术研发”项目。项目组针对南酸枣野生品种品质差、加工技术和装备落后、皮渣和果核浪费等突出问题,开展了品种选育、成分研究、关键加工技术和装备研发、副产物综合利用等研究,创建了南酸枣果园基地和种质资源库,改良优化了南酸枣生产工艺技术,研制了第二代高效南酸枣剥皮机、选果机、肉核分离机及相应配套设备,有力助推了南酸枣从“一颗野生果子”发展到“一个上亿产业”,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们的项目年通过验收时,实现了南酸枣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创新与应用,大力推动了南酸枣加工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这个项目近五年帮助余名返乡农民工就业,增收4.95亿元,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刘成梅自豪地说。

我国是全球果蔬原料生产大国,加工率却不及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每年新鲜果蔬腐败损耗率高达30%以上。寻求先进的果蔬精深加工技术,提高果蔬产品加工率,创制营养健康新产品,成为南昌大学食品学院研究团队的重要攻关方向。

经过反复论证,他们决定突破技术瓶颈,把益生菌发酵技术引入果蔬现代加工领域。团队中的黄涛博士告诉记者,为研究果蔬益生菌发酵专用菌种,他和团队成员一起访遍了祖国大江南北,白天找菌株,晚上就睡在火车上,去下一个目的地,有时一找就是一个月。

“那些时候,只要听说哪里的泡菜风味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我们就会立刻赶过去,想尽办法拿到样本,回实验室进行分析。”黄涛说,在导师的带领下,项目组首次将益生菌发酵技术引入果蔬食品精深加工领域,创制了果蔬益生菌发酵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体系,率先掌握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果蔬发酵菌种及其菌剂制备等核心技术,实现了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产业化的重大突破,尤其为提高我国果蔬加工率、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以食为天,食品工业是关系我们国计民生的传统产业,也是充满科技含量的高科技产业。我们将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培养更多高素质、高层次专业人才,为促进食品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支撑引领江西和国家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南昌大学食品学院院长聂少平说。

(本报记者胡晓军本报见习记者王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