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第二大棉花生产国,种棉土地供给有限,如何持续稳定和提高总产量?6月29日,在位于华中农业大学的湖北洪山实验室,棉花新品种正在培育中。作为我国生物种业产学研资源富集地,今年初,湖北组建洪山实验室,汇聚全省生物种业创新要素,发掘育种“根技术”,支撑中国“种都”建设。
“根”深方能叶茂。湖北省科技厅负责人介绍,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四个面向”,推进科技创新,在湖北实验室,一批由院士专家领衔的重大科技成果已转化、或正在转化中,其中,多项“根技术”破土而出,为其根干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强大动力,助力加快科技强省建设,争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支撑中国“种都”建设
“精准育种就是要培育出解决棉花种植痛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6月29日,洪山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金双侠细心查看温室中的棉花幼苗生长情况。这些新品种抗性更强,对棉花增产提质效益明显。今年,金双侠所在团队获得“棉花生物技术奖”,这是国际上棉花技术领域最高奖。
根技术,是那些能够衍生出并支撑着一个或多个技术簇的技术,一旦被发现或开发,就会“破土而出”生长出根产业。金双侠介绍,棉花育种领域,遗传转化技术和基因编辑系统是实现精准育种的“根技术”。
“这两项技术,我们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金双侠说,他和团队已研发出4套棉花基因编辑系统,被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用于棉花育种研究。未来,依托原创核心技术,金双侠团队还将研发更多抗性更好的高产棉花品种,实现抗病虫、抗除草剂等。同时,不断丰富基因编辑系统,抢占农作物基因编辑制高点。
在洪山实验室,陈焕春院士领衔的“猪伪狂犬病疫苗、猪流行性腹泻变异毒株疫苗”已在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转化。项目投资额2.1亿,主要用于畜牧业生产实际、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为人民提供安全放心,优质美味,价廉物美的肉、蛋、奶、食品。
李培武院士领衔的“食用油主要危害因子现场快速检测技术转化与产业化示范应用”,在武汉华美维士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转化。项目投资额1.2亿元,已开发出食用油黄曲霉毒素B1、苯并芘、地沟油外来标志物辣椒素多合一免疫快检产品。
陈坚院士领衔的“菌体蛋白的深度开发应用与人造肉调味技术研究”,在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转化,拟投资万元,主要用于人造肉专用的酵母抽提物等调味产品开发和应用技术研究。
带动上下游产业链
在光谷实验室,叶朝辉院士领衔的“超高场(9.4T)动物磁共振成像仪”在武汉联影生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落地转化,拟投资1亿元,主要用于高场动物磁共振成像仪系列产品研发和行业应用开发,引进高端人才队伍。高场动物磁共振成像仪(MRI)是重大疾病病理研究、新药研发以及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核心研究装备。年11月,联影医疗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合作,依托武汉中科医疗科技工业技术研究院平台,成功研制中国首台超高场动物磁共振成像仪——uMR9.4T样机,目前正在进行产品迭代优化。
同样,由叶朝辉院士领衔的“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在武汉中科牛津波谱技术有限公司转化。产品已经交付近百台套,成功打破国外垄断,是我国高端科学仪器行业的标杆。该项目拟投资1.5亿元,主要用于高场核磁共振波谱仪系列化产品研发和行业应用开发,引进高端人才队伍。
邵新宇院士的“复杂构件大功率激光三维高速切割关键技术与高端装备”,填补了8m以上超大幅面激光切割机的空白,完全满足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大型、复杂曲面零件高效高品质制造的需求。项目成果拟在武汉法利莱切焊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转化,投资额1.2亿元,将有力推动激光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发展,带动上下游产业链。
在珞珈实验室,龚健雅院士的“遥感广义几何成像模型与精确处理方法\光学遥感影像智能化处理方法”,在武汉云成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转化,项目构建了天星地全链路无地面控制点高精度几何定位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突破了超大规模无地面控制区域网平差的关键技术,研制了高性能高精度卫星数据处理平台,用于我国40余颗卫星地面数据处理。项目拟投资1.6亿元,打造数据接收处理与服务生态体系,提供面向变化监测应用领域的增值服务。
刘经南院士的“通导一体化北斗高精度芯片关键技术\星地一体化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技术\新一代多源融合导航定位技术\亚纳秒级互联网时间同步技术”,在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转化,拟投资1.22亿元,开展完全自主可控的系列化的高精度定位与控制芯片产品、多模多频的星地基一体化的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的研发等,最终实现北斗高精度定位与控制芯片及应用终端等产品的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