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袁国凤)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我国有机农业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据统计,截至年底,中国有机农业面积达万公顷,中国有机食品零售额达亿元,据专家估计实现产能释放仅为12%左右,未来产能进一步释放空间巨大。而有机种养殖技术和市场销售成为制约当前我国有机产业发展的两大瓶颈。在11月1—2日于天津市举办的首届中国生态有机产业创新峰会上,专家一致认为,中国有机产品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巨大,抱团发展将是必然趋势。搭建技术平台非常必要,集成与转化前沿科技成果,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在当前的有机市场转换期,需要创造新的业态和新的营销模式,实现盈利,保证有机产业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此次会议由北京现代有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以有机3.0时代的创新驱动为主题,吸引了有机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有机从业者等多人围绕如何突破这两大瓶颈进行了深入探讨。北京现代有机产业联盟主席戴焕忠和天津科技大学校长路福平出席峰会并致辞。
新技术带来产业发展新机遇
记者见到重庆市涪陵区大顺乡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兴全时,他正发愁当地有机水稻的产量。据了解,大顺乡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组织当地农民从事有机水稻种植面积亩,但亩产仅多公斤,农民增收困难,想找专家指导提高产量。在此次峰会上,有机农业生物技术专家朱安妮得知这一情况后给予了指导。朱安妮从土壤改良、选种、拌种,并到作物不同生长期如何施有机肥和生物氮肥及矿物肥给予详细讲解。并计划年让当地有机水稻产量提升到公斤,年提升到公斤以上,这让李兴全喜笑颜开。同时还解答了李兴全提出的涪陵地区榨菜出现大面积的根腐病严重问题,朱安妮讲了病因并提出可用微生物药来防治。
据了解,像李兴全一样对有机农业技术有需求的人占此次峰会的大半。甚至有来自河北的小农场主和农民向记者表示,如今是在闭着眼做有机,渴望学习和了解有机农业技术。
亚洲有机国际联盟主席周泽江介绍,截至年底,全球有机农业面积达万公顷,中国有机农业面积达万公顷位居第三,全球有机食品销售额已达亿元,中国有机食品零售额达到亿元位居全球第四,中国有机食品人均消费43元。全球有机生产者总计有万,中国有机生产者约20万。他认为,自迈入有机3.0时代后,有机农业迎来质与量的同步发展时期,对技术创新和市场销售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成为目前制约有机产业发展的两大瓶颈。他倡导搭建产业链技术平台,推广普及型技术,让农民用得起、用得了、用得住。
朱安妮强调,有机农业应是传统农业、创新思维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她认为,有机农业产量的技术瓶颈在于对作物的氮的补充,这也是常规农业技术产量的痛点,而对于氮的补充在于生物固氮技术。
北京现代有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罗发洪进一步认为,补氮问题,还要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