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7日消息(记者黄玉玲)数字胸牌、局部气象分析系统、智能安检测温、智能消杀机器人、智能垃圾分类……近日,央广网记者走进中关村论坛,可以看到在会议全流程和每一个细节中,都凸显出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应用和“科技办会”理念。
中关村论坛现场(央广网记者黄玉玲摄)
机器人大军服务会场
“在智能服务、科技防疫、现场效果、云上论坛、互动体验五个方面,应用了近30项科技产品,让参会嘉宾们感受到全流程、全场景的科技应用,亲身体验未来已来。”北京中关村国际会展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裘里晶介绍。
现场工作人员为央广网记者介绍,传统的会议胸牌上的身份信息、准入信息、有效期限等,一旦印制便无法修改。中关村论坛首次采用了数字胸牌,将论坛信息通过数字胸牌实时发送给参会人员。完成一天的活动后,数字胸牌可实现回收、重复使用。“这也是对绿色和可持续化的一种实践。”
论坛现场机器人(央广网记者黄玉玲摄)
“机器人大军来了!”在论坛会议和公共区域,布设了智能引导、信息展示、物品运输等服务机器人,服务参会嘉宾;当论坛所有会场休会期间,智能消杀机器人、安防机器人开始出动,支撑场馆安全及防疫工作。
“智能机器人引导员,承担了迎宾接待、问答咨询、问路引领、导览讲解等服务,只要面对机器人提出问题后,机器人会立刻答应。”工作人员介绍,针对论坛日程等问题,机器人导引员均能给予正确的回答。
论坛现场服务机器人(央广网记者黄玉玲摄)
“会场人员热力图”则通过对活动现场的两栋建筑进行建模,实时显示人员在建筑物内的聚集情况。它犹如“千里眼”实时研判会场内的人员密集度和聚集情况,给防疫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出现突发事件时,它能将人员的移动轨迹及密接情况看得清清楚楚。
气象变化,瞬息万变。此次论坛上线了“局部气象分析系统”,会议开始前及会议期间内,可对会场周边局部天气进行预报分析,在会场进行可视化展示,不仅能显示温度、体感温度、气压、相对湿度、空气质量等常见参数,还能基于定位位置实现5公里范围内2-48小时的气象预报。
科技防疫科学贴心
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疫情防控是年中关村论坛工作的重中之重。论坛采用大数据监测、智能安检测温等科技手段,对参展参会人员健康宝、体温等即时检测查验,加强展会现场巡查,确保各项防疫规定落到实处,不漏死角。
论坛现场安检系统(央广网记者黄玉玲摄)
在论坛的注册台前,智能安检测温系统可实现安检、测温一体“秒过”。该系统用于在安检处快速核验个人健康防疫信息,一秒钟之内可完成身份识别、智能测温等7项信息的查验。
“您的体温为36.5度。”论坛安检处人员容易聚集,大通量智能体温筛查系统可一秒之内检测多人的体温,实现人员高效测温通行。
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昌平国家实验室联合研发的气溶胶新冠病毒监测机器人,也在中关村论坛上首次上岗。它可以对会场内的空气进行采样,实现新冠病毒气溶胶预警,针对重点控制区域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在线监测。
现场显示酷炫新奇
疫情期间,许多嘉宾通过线上参会、演讲。“在远程嘉宾演讲时,利用前景AR技术对视频效果进行包装,动态化呈现嘉宾的部分PPT内容,增强观众体验感受。”裘里晶介绍。
在中关村论坛期间,AR、VR、MR等虚拟现实技术在多个场景展示。视错觉视频技术利用视觉差原理,通过绿幕录制、后期特效等方式制作远程嘉宾演讲视频,达到线下线上裸眼3D效果,配合制作合成的模拟特写镜头上屏,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柔性屏电子桌签是一款基于柔性屏显示技术的触屏交互系统,可实时查看会议日程、参会嘉宾等信息。论坛为重要嘉宾配备了柔性屏电子桌签,提升科技感与互动性。
手语播报数字人(央广网记者黄玉玲摄)
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也在论坛上首次亮相。该数字人由清华大学教授、智源研究院副院长唐杰团队研发,以“悟道2.0”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为底层核心技术,利用虚拟数字人、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提供智能化的数字人手语生成服务。冬奥手语数字人实现了“悟道2.0”的首次实际场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