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前后,经历过土地改革和工业起飞后的台湾,在农业发展上遇到许多问题与困难: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农业资源流出,农业发展相对萎缩,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突出。农村劳动力老化,农地闲置严重。这其中,表现出来最严重的是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源自环境污染和农田污染严重。据调查,台湾土壤污染以铜、镍、锌、锰、砷等较为严重。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台湾市场上不合格农产品的比例一度高达30%以上。台湾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问题严重,农产品无毒化一度成为全社会的呼声。为了推动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台湾各界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极其重视。那么,当年的台湾是怎么做的呢?建立农产品安全标准80年代后,台当局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质量安全和管理办法,首先是完善相关质量标准体系,特别是加快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检测方法标准的修订和施行,包括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农产品安全标准,陆续颁发了《食品卫生管理法》、《农药使用管理办法》、《农药残留检测要点》、《蔬菜安全管理办法》,针对20种作物、种农药,制定了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完善农产品管理部门职责和检测体系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中,从生产到餐桌,从土壤到农资,基本上是全过程质量安全监控。台当局有关部门从生产基地和市场入手,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制度、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等市场准入制度,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均依据标准进行分级包装,注明农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产品等级、供应市场,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能准确地追溯到产品的产地和责任人。明确职责和健全检测体系,加强检测队伍建设,提高检验检测的工作水平。台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行农会、农委会、卫生署、标准检验局四位一体,分别承担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检验、市场销售农产品的检验、进口农产品的检验。各市县共设有18个农药检测中心和14个农药检测站,各地方村镇农会、合作农场和农产品贸易市场也均设有农药残留生化检验站。另外,畜产会也设立了畜产品药物残留检验实验室,负责培训屠宰卫生检查兽医师,派赴各屠宰场进行畜产品药物残留检验检查,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得入市。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各地有关部门通过加强质量认证和标志管理,如在水果和蔬菜方面推行GAP(吉园圃)、CAS(优质农产品)和有机蔬菜的产销履历标章和可追溯性认证,依标章信息可获知产品产地和生产者,建立有机农产品专区,扩大有机农产品生产规模,逐步建构起完整的安全农业产销体系。在畜牧方面推行ISO、HACCP、GMP认证等,并规定要求在每一个产品包装袋上注明“绿灯”(表明是每日必须选用的养生保健食物)、“黄灯”(表示是高速营养、需酌量食用的食物)和“蓝灯”(表示有品牌、经安全认证的生鲜及优良加工食品),树立优质农产品品牌和形象,扩大其农产品在岛内和海外市场的占有率。至年底,已推行吉园圃产销班余班、CAS产品多项、有机农产品验证累计面积公顷,有数千个农场或产销班通过产销履历验证,产值达到新台币30亿元,在国际机场及港口每年执行输出入动植物检疫约50万批次,有机耕地面积目标增至公顷。严格农产品市场准入台湾所有蔬果批发市场均设有农药残留超标快速检验室,对进场交易的果菜进行抽样快速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若经确认检出农药残留超标者,供应人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和相关法律责任,重者可被判刑。进入市场的产品均依据标准进行分组包装,注明农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产品等级、供应市场。如农会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第一生命,注重品牌塑造,每个农会使用统一品牌、包装和质量可追溯系统,没有品牌和标识的农产品很难进入市场。普及相关意识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规和生产经营知识,使其变为农业生产者及经营者的主动意识和自觉行为。食品安全,也有赖于一个个合作社和农场主体的自觉行动。通过多年的普及和市场实践,台湾的农民都知道,不注重产品质量就会失去市场,就会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因而大多能自觉主动地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和规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如著名的云林县汉光果菜运销合作社是台湾影响力较大的一个合作组织,成立于年,社员户数户,社员耕地面积.3公顷,年复耕面积为公顷,耕地面积公顷,非社员约户,下设4个产销班,全部实行计划性生产,有专人负责市场营销,消除了种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从组织生产、管控、采收到加工、截切、分级、包装再到仓储、配送、网络营销,实行全方位一条龙作业模式,并全部实行农业ERP管理自动化。他们生产的所有蔬菜都配有产销履历标识,即通常所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该社设有产销履历管控中心,在电脑上设定“病虫害防治处方签”,由调配室配药配送到农户,同时审核安全采收期,农户按“处方”进行生产,这一全套过程在履历管控中心的电脑上记录下来,就形成了一整套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此外,他们还推动“环保蔬菜三减一省计划”,即减水、减肥、减药,采用“天罗地网”(上搭网棚、下盖薄膜以减少虫害)两阶段围堵栽培及箱形栽培,叶菜类完全不使用农药,大宗蔬菜农药可减量约80%。他们以“安全、追溯、方便、即食”为今后发展目标,推出“健康三好菜”,即“e化的时代”(指通过电脑能马上查到蔬菜生产记录)、“便利的时代”(指生鲜采摘的蔬菜可以马上烹饪吃)和“轻食的时代”(指对人身体有益健康的蔬菜,可以便利食用)。由于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汉光蔬菜身价倍增,名声远扬,产销两旺,效益倍增。土壤修复、改良和休耕土壤是健康的农产品的根本。不注重土壤,就没有可持续农业与优质产品;产品没有安全,人类没有健康。在此情况下,年代以后,台湾积极倡导健康农业,土壤改良和合理化施肥。在发展精致农业的政策下,台湾财政提供真金白银的扶持:从年到年,投入近3亿台币,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土壤修复、完善农业设施;出台政策扶持引导生产有机农业,将自然生态及资源保护、防治污染、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列为施政项目。把有机农业列入各县市大力推广的项目。鼓励自制及施用有机质肥料,制定“农田永续生产培育计划”,对部分“堆肥舍”的建设给予补贴。推进水稻田转作经营,对维护地力的农民实行补贴,如奖励采取休耕和绿肥种值的农户等;采取土地轮耕休耕制度,对休耕的土地,每亩每年补助新台币元。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生产。为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以维护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台湾出台政策扶持引导生产有机农业,将自然生态及资源保护、防治污染、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列为施政项目,把有机农业列入各县市大力推广的项目。全面开展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对辅导试作的各改良所生产的产品予以认证,并发给有机农新产品标识;加强有机农业高科技产品研发与应用,对畜禽废弃物等有机物处理和利用,研制生物农药和中草农药防治病虫害,选育肥料利用率高的作物品种,加速应用生物技术抗病虫育种;对有机农产品运销采取直销、共同运销、有机农产品专卖店及超市专柜和联网经营。目前台湾有机农业生产面积达公顷,有机商店多家、多家农业经营协会接受认证。如今在台湾,有机蔬菜业发展较快,主要实行无农药、无化肥无污染的全天然栽培措施,生产的蔬菜新鲜、优质、卫生,全台湾设有近千家有机蔬菜专卖店。蔬菜生产过程不喷农药及使用化肥,建立自然安全的耕作模式,引进农业新科技打造高品质生产基地,收成的农作物送至场区集货中心进行整理包装,为消费者提供全天然食物。来源:农学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