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幕影厅4D影院AR望远镜成都自然博

6月14日,成都自然博物馆正式通过竣工验收,这意味着这座位于成都城东的地标性建筑正式建成,或许不久就会面向社会大众开放。6月15日,红星新闻记者走进这座酷似雪山,又像蜀山巨岩的巨型大跨度异形建筑内部,揭秘藏在这座自然博物馆内的黑科技。

▲自然博物馆

施工中运用3D打印技术

对于每日行走在成华大道十里店路的成都市民来说,外形像冰晶一样,白色的成都自然博物馆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但其实,冰晶一样的外形却并非简单施工便可建成的。

“整个博物馆外部幕墙总面积达4.89万平方米,采用屋面网架将天然花岗石固定,花岗石表面增加透光孔,其内部安装有灯光,在夜晚就好似点点繁星。”据成都城投集团统建城开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实现这种复杂的大跨度异形建筑结构,同时兼顾美观、大方的建筑形态,施工中利用3D打印技术,提前将建筑外壳和穿孔石材幕墙打印完成,进而通过精准拼装,最终将一个融合了蜀山、蜀道、蜀水等大量四川元素建筑体,展现在市民面前。

进入一楼主题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全国首创全3D浮雕模型融合魔屏技术的四川省地形沙盘。通过沙盘前的AR数字望远镜,参观者看到一个真实沙盘与虚拟现实叠加而成的成都平原数智模型,与沙盘布局相对应的成都“水系”“山系”“物种”“矿产”等信息都能在实体沙盘上一一呈现。

▲全国首创全3D浮雕模型融合魔屏技术的四川省地形沙盘

在猛犸象化石展区,设置在猛犸象骨架前的AR体验屏,不仅可以让体验者通过点击屏幕上的骨架模型,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和三维模型等信息。转动AR显示屏,让摄像头扫描骨架,体验者还可以观看复原后动物的三维模型,并与现实中的模型进行现场对比。

“通过展厅内的AR视频,不仅可以目睹恐龙大灭绝时的壮景,还可通过AR视频用昆虫的眼睛去看世界,更能以鸟瞰视角在四季更替中观察旧石器时期资阳人所生存的世界。”该负责人说。

此外,博物馆内还设有泥石流沙盘投影系统、矿产世界流水屏互动系统、场景投影系统等数字化视觉呈现技术。

▲猛犸象骨架前的AR体验屏

用算法“触摸”复活的合川马门溪龙

沿着楼梯上到二楼,便来到了“恐龙乐园”。这里放着成都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合川马门溪龙化石,设计师为了给市民游客带来更直观的感受,在另一边的展厅内,1:1建了一个巨型马门溪龙雕塑复原模型。

▲马门溪龙雕塑复原模型

站在展厅中可以看到,马门溪龙雕塑复原模型外部会随着光影效果,呈现出骨骼、血管、内脏等器官。而为了增强互动体验,在马门溪龙雕塑复原模型前还设置了一些屏幕。

“马门溪龙雕塑复原模型前的这些设备,主要通过数字触控显示技术,将几亿年前的合川马门溪龙复活。”据中铁建工集团成都自然博物馆项目部工程部长王前森介绍,市民可通过触控控制马门溪龙的呼吸并观察恐龙的呼吸道、心肺等器官是怎样运作的。也可以通过测量腿骨的长度,利用数据算法称量出马门溪龙的体重。

除此以外,通过触控,记者还用银杏、桫椤等远古植物喂养马门溪龙。大量数字技术的运用,不仅能让参观者穿越亿万年去“触摸”早已远离我们的远古巨兽,更能直观地了解它们的食性、繁殖、解剖等科学知识。

据了解,在即将开放的成都自然博物馆中,设置了大量运用数智技术的互动体验活动。在以“沙漠生存”为主题的体感互动游戏区,体感器中的红外激光深度传感器,可以检测体验者的肢体动作,并将数据信息输送给计算系统,经电脑终端处理加工后,再反馈到图像输出平台,让体验者通过真实的肢体动作,参与到自然生存场景中,在游戏体验的乐趣中走进远古巨兽们所生存的空间,去亲身见证一段波澜壮阔的生命进化故事。

沉浸式感受

18米长、8米高巨幕影厅带来的观影效果

区别于各类动植物标本展示厅,通过空中廊道,你可以在2楼找到一个椭圆形的巨型影厅。站在影厅正中央,感受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进化、太阳系的发展,仿佛置身于时间长河中漫游。

▲巨幕影厅

据王前森介绍,巨幕影厅包含一块长18米、高8米的巨型屏幕,整个影厅并未设置座位,采用流动观赏的形式设置。最大可容纳80名市民游客,其中一层可容纳约60人左右,二楼平台容纳20人左右。

靠近巨幕影厅的位置,是一个可容纳70人左右的4D影院,刮风、下雨、飘雪、移动,坐在影厅中感受四季变化,“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美丽风景。

红星新闻记者闫宇恒摄影报道部分图据受访者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715.html